编辑:sx_yangk
2014-11-24
李清照的《声声慢》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长河中以其悲怀愁情带给了后人无限的解读空间。浅谈李清照声声慢的多模态意义这一文希望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这首词的多模态意义进行解读。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诗歌,但都强调诗歌的特殊功能和文体特征:诗歌利用词汇的音乐美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心灵感受,强调想象性和完美性。大部分学者对诗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利奇的变异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搭配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等方面解释和探讨诗歌的魅力。虽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被用来尝试解读大量的英语视觉诗,但来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解读上还未曾涉足。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传统的语篇分析一般只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分析,而忽略了对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其它领域,即把单模式的语篇分析法扩展到多模式来分析多模态分析中,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多模态指的便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符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符合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绝对单一模态的语篇是很少见的,而多模态语篇则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人们交谈时常伴有手势和表情等,人们可以在一张网页上既看到文字和图片,又听到背景音乐。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和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
Kress和Van Leeuween认为,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因此,区分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关键在于有几种符号参与了语篇的构成。顾曰国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他认为区分的关键在于有几种感官参与。综上所述,多模态语篇应分为启用单一感官的多符号语篇或启用多感官的多符号语篇。
标签:现代文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