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4
二、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中国学界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探索出一条自己可以逐渐理解,消化的道路,使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和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相融合,能更好促进中国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进步。
(一)对法兰克福学派之最初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思想解放热潮的兴起,为反思和纠正我国从建国以来长期执行的极“左”政治路线,同时也出于对西方社会认识的需要,国内学者开始把目光纷纷转向西方。当时,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是20 世纪马克思主义史上对整个欧洲思想演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派,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自然容易引起我国政治学界和哲学界的关注。20 世纪80 年代初,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是被当作众多的西方思潮中普通的一股进入研究西方哲学的中国学者视野的,中国学者只是把社会批判理论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他们感兴趣的似乎只是它的与众不同的学术语言。我国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少许的研究也是介绍性的,没有人奢望这种纯粹的学术探讨能够化为批判社会的武器,发挥武器批判的功能。[3(] P.5-9)
(二)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套用阶段
在20 世纪90 年代前期,我国学界开始跳出只是简单介绍的怪圈。一部分学者着手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作评价性研究,另有一些学者则直接套用该理论批评中国的大众文化。20 世纪90 年代,当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文化也必然要面对市场,大众文化开始兴起。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退隐,精英文化被边缘化,而大众文化逐渐占据文化舞台的中心位置,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规模地复制,日益变成一种廉价的文化商品。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为武器,去围剿和批判中国时兴的大众文化。他们感到一种资本主义式文化的正在逼近,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可以用作抗拒和批判现实的武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最初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批评本土的大众文化时,对该理论基本上是持一种“拿来主义”的态度,对该理论本身缺乏批判的眼光,对其是否适用于我国本土的文化现实也缺乏自觉的反思。[4(] P.144-146)
(三)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质疑和反思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大众文化日益发展壮大,因此学界开始对其性质、功能作出更理性的思考。另外学界也开始对更多的西方文化批评理论有了了解和接触。例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政治学、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等开始传入我国。学界开始意识到大众文化可以很好的引导甚至控制大众的思想意识。在这些新传入的文化批评理论的对照之下,学者们开始认识到法兰克福学派自身的理论局限,并开始思考这种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大众文化批评,是否有更好的出路。综上,我国学界的反思质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反思这种理论自身的局限性; 二是反思这种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之间的契合关系; 三是反思国内学界对其理解是否存在误读。[4](P.144-146)
(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冷静研究阶段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有足够的影响力传入中国,而正好,这也是国人所乐于接受的。在这种实用而非科学的态度的左右下,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粗疏的,甚至是非常片面的。但是,随着伯明翰学派等英美文化研究理论逐渐成为学界新宠,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逐渐开始受到冷落,可是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还是在继续着。其实,这种喧哗之后的平静更有利于对法兰克福学派展开深入研究。所以,2000年至今,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接受进入了冷静研究阶段。2005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以来,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中的重要一员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评论。无论是系统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还是某一专题,21 世纪中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相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
标签:国际政治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