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马克思主义

浅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编辑:

2015-10-29

制度对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和推动作用,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唯物史观来看,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科学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面向运动变化的社会生活,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恩格斯在1893年同法国《费加罗报》记者谈话时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他还说“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着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马克思倾注其一生心血,深入研究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这一科学结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必须指出的是,要真正实现这一人类理想,还必须依靠我们的长期努力,尤其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说,社会方向的正确把握还并不完全等于制度的正确制定和实施。

马克思关于制度创新的论述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是不同的,把这些相关论述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分别进行研究,然后再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社会现象的钥匙,获得解决当代问题的有益而独特的理论视角。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品格,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思考和制度创新。正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制度创新方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制度定位,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框架的经济制度的创新,坚持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创新,坚持以“四有”和“三个面向”为目标的文化制度的创新,才使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浅谈毛泽东人本观研究  

浅谈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论文  

标签: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