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以科学技术来体现的,对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前提的。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强调要用科学技术来实现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国振兴和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四)提出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
1.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从新的实践出发,提出“社会和谐”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高度统一和内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也使奋斗目标更具体、更实际、更直接、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其中“富强”表达的是改变与创造人的发展之物质条件的要求; “民主”表达的是改变与创造人的发展之政治条件的要求; “文明”表达的是改变与创造人的发展之精神文化条件的要求;“和谐”表达的是改变与创造人的发展之社会环境条件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战略
江泽民同志结合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而提出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
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对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五个统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根本方法和手段。五个统筹中又着重体现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非常注重农村的发展,因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后来根据邓小平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中国未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而来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种对中国国情的清晰定位,保证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式、步骤及战略安排的正确认识。
2.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三步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步骤的简介和形象的代用语。在实际的运用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现代化战略“分步骤走”的思想认识的积极成果。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制定了中国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于1987年正式提出振奋人心的“三步走”战略。
3.“新三步走”战略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发展
20世纪末,中国刚刚完成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即实现小康水平之际,江泽民同志就及时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为中国人民的奋进勾画出美好的蓝图。即:到2010年,中国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发展和展开。这对于全面规划党和国家未来50年发展的蓝图,是非常必要的;对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迈向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无疑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号角。
三、从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和党的根本任务转变的正确主张,直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完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会议精神,奠定了后来的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继续探索和前进的理论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八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好经济领域的各种复杂关系,注意搞好综合平衡的方针、思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八大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格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直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渊源。
第三,中国共产党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它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具有开创性、实验性和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后来实行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指南。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始终在毛泽东的理论思考和工作部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和建国后,一直重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发展的学说,并形成了“根本任务说”。这表明了他一贯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力问题,始终把发展生产力问题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思考方式,他认为,生产力发展的高低好坏、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他对发展生产力的高度重视,所提出的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思想,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一个基础,也一直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所继承和发展。从而取得了中国建设的新成就。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重视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重视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发展生产力。毛泽东提出“必须向现代科学进军”。为此,毛泽东和党中央非常重视科技,强调科技学习、科技训练、科技教育在技术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复合型的科技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新特点,在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发展了毛泽东重视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其中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同志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同志规划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十分注重中国现代化发展
1.都十分注重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
毛泽东关于坚持走中国化工业道路的思想,是不同于苏联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的重要成果。其结论完全立足于当时中国国情,符合实际情况。之后在提出工业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现代化思想,作为几代人终生的奋斗目标,是他关于中国建设道路和发展生产力思想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理论,至今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道路依然是在毛泽东重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主线发展上的延伸和拓展。
2.都十分注重协调发展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明显包含有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思想。周恩来等也曾经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过调整、整顿和协调发展的思想。之后邓小平指出需要理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关系,以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更好发展。其思想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等多种论述上均有反映。江泽民同志可持续发展观、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更是深入系统地发展了毛泽东注重协调发展的思想。
(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上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毛泽东的“两步走”战略和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无论是在构想的理论依据、思考方式、出发点、落脚点,还是具体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毛泽东设计用近百年时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邓小平设想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者对实现现代化的预计时间上就基本一致。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深化,是对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毛泽东原有发展思想的调整、丰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协调发展是由毛泽东平衡思想到邓小平先富共富与两个大局到江泽民同志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再到五个全面统筹的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基于从毛泽东开始的我党一贯对中国国情正确把握上的一脉相承。
总结:毛泽东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毛泽东思想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