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1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周恩来人民文化生活建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同时他也认为,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手段,周恩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对于建设更加贴近人民的文化才更加用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列宁在苏联的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他看到了文化的重大作用,这不仅仅是狭义的精神文化,更是包含了物质文化,所以他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上十分柔和,因为想要搞好建设就要重视文化的显性和隐形作用,而想要搞好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之初,中国与苏联都遇到了这个难题,就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太低,都是从旧社会过渡过来,还残留着封建思想,这就需要知识分子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点,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初的情况如此相似,甚至中国在发展程度上还不如苏联,所以周恩来深刻地认识到列宁的这种正确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想要建设高水平的精神文明所必需的。
(二)周恩来人民文化生活建设思想的社会基础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历经了好几个社会阶段的缩影,童年时期的封建主义社会,青少年时期旅学所感受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再就是成年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说,他是在比较了多种社会制度的优缺点之后才坚定了最为优越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初期,党和国家都碰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加上苏联并不成功的社会主义示范,这对人民的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加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成就,进一步使人民产生疑惑。周恩来则是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表示要重视人民文化生活建设,发现了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巩固作用,表示需要用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来向人民展示、宣传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与优越性,任何文化建设都不能背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只有使人民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才会坚定地走上这条道路,为其奋斗。
人民的发展是需要全面进行的,就总体而言,需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其中锻炼身体是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而思想改造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在面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周恩来清楚地看到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就要消除封建社会残余的腐朽思想,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将优秀的文化作品输入到人民生活中,从打压糟粕,提倡精华两方面入手,促进人民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文化艺术生活在人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既是党和国家用来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人民前进方向的主要工具。人民文化艺术生活的丰富可以极大地改造人民的思想,提升他们精神生活的品质,从而使人民整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周恩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强调要脱离单一的艺术形式和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完善人民的艺术生活,使人民精神愉悦,用内容正确、积极向上的艺术来引导人民,即要使“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辩证统一”起来。
要积极进行思想改造是现实对党和人民的要求,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有新的思想来匹配新的发展,过去的旧思想,尤其是封建的落后思想是不适合新中国的发展的,这就从客观的角度对党和人民提出了挑战,不仅是党内需要思想改造,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进行思想改造,因为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历史的主体。“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如果思想改造的好,那么对精神文明建设就起着促进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所以注重人民的思想状况,使之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造是周恩来关注人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点。
克思主义为主,同时坚持我们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要坚持民族化,还要区别精华和糟粕,对于民主性的精华要吸收,对于封建思想的糟粕要剔除,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要使我们的人民文化生活能够体现我国的文化,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标志,看到我们人民文化生活就能知道我们所走的道路,而走什么样的道路也规定了我们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的民族素质,共同理想等,人民文化生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培养人的方式上也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里所说的培养人的范畴比较宽泛,既包括培养人才,也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什么样的文化生活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我们建设出来的文化生活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都是人民文化生活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发展科学技术、改革教育、创新艺术等等也都包括在内。这一切更加突显出人民文化生活建设之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周恩来也是第一位提出“文化教育是‘先锋’,又是‘殿军’”的人,这一重要理论直接把文化建设摆到了前沿阵地上,怎样改革教育内容与形式、如何教育出更加符合无产阶级要求的人才与接班人都在这一理论中有所体现。总而言之,人民文化生活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头”之一,要贴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建设好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文化。
人民精神生活质量决定人民的幸福指数。人民的幸福指数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又是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二是文化娱乐。所以要看人民觉不觉得幸福不仅要看民生建设够不够完善,还要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娱乐方向与内容等等,这就要求贴近人民,建设他们真正需要并喜爱的文化生活,不能使人民“被幸福”。
在旧社会,统治者认为人民无知才是幸福,可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而奋斗,希望人民建立远大的理想,这就对人民的思想高度提出了要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都比较低,尤其还有封建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想要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先要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为什么要建设人民文化生活,只有这样人民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走向社会主义,体会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思想上更加先进,生活也更加幸福。
人民精神生活质量影响人民的物质生活。就如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样,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提高与升华,没有精神生活那么物质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们就会变成行尸走肉。
文化是一种思想精神上的力量,他对物质生活所产生的强大影响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人民文化生活会在不断地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会使物质生活水平加快提高。而且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特的行业也是可以直接产生产值的,比如电影、话剧等等艺术表演都会产生直接的收益,既在宣传内容上教育了人民,使人民改造思想的过程更加顺利,也抚慰了人民,使他们在娱乐生活上更加丰富,即使在战争年代红军也会苦中作乐,通过唱歌等形式鼓舞自己,放松自己,进而更加努力奋斗。
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会培养出思想上更进步的人才,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最为缺少的就是人才,周恩来说:“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培养出了人才就会对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有所推动,这两项可以说是文化中最直接对经济产生作用的两个方面,放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也依然如是。人民精神生活的质量是影响物质生活的程度的指南针,越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就会对物质生活产生越大的影响,而且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精神生活也会对物质生活产生更大影响,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二者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才会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政治学。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