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4500字:群体性事件

编辑:

2016-03-12

(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工作方法

由于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从参与主体来看,结构多元,涉及面广;从原因来看,诱因复杂,类型多样;从发展阶段来看,爆发突然,难以预测;从影响来看,虽然大部分群体性事件是群众正当利益诉求的反映,但是由于群众采取的方式不当,手段激烈,很容易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范围扩大,产生负面效应,不仅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会对参与者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显得既紧迫又必要。

原有的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方法主要是堵塞压制和灌输说教,这两种方法虽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群体性事件,这两种方法日益呈现局限性,而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在当代注重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在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化解的过程中都将凸显其重要作用。

1.堵塞压制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成因是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民意常常被堵塞。一些政府工作部门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足,维稳理念滞后,把群体性事件妖魔化,认为群体性事件会影响到其政绩考核而一味地对群体性事件实施堵塞、打压,滥用警力警械,采用强制的行政措施进行压制,手段粗暴。比如云南孟连事件,这是一起因胶农与橡胶公司发生纠纷而引发的 700 余名村民围攻前来执勤警察的暴力冲突事件,事件造成了 2 死 61 伤的重大人员伤亡。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在利益分配上长期存在着矛盾,胶农多次向乡、县、市、省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都被漠视,当胶农与橡胶公司发生利益冲突时,当地政府不是站在相对弱势的胶农立场,而是帮助与其有某些相关利益的占有更多资本资源的橡胶公司,反复使用警力压制冲突,更增加了胶农对当地政府的怨恨不满,加之一些社会势力趁机煽动群众情绪,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的多次爆发。这种简单粗暴的压制的工作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常会引发民众的反感、不满和抵触,从而扩大群体性事件的范围,极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群体性事件中疏导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社会转型背景下利益冲突复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步入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是现代化的过程,由于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变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社会矛盾。正如亨廷顿所认为的“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具体表现在:

(1)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利益冲突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但市场经济增大了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这种竞争,惨遭社会淘汰,很多企业相继破产倒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情况更严重,一大批国企员工遭遇下岗,加之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出现很多矛盾,引发一连串问题。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难以快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真正做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一些基层地方政府未能处理好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出于对政绩的渴望,片面追求 GDP 水平的增长,甚至会直接参与投资决策,直接插手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民争利,存在不依法行政、随意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超越了自身的权限,引发了各种矛盾。因此,针对政府执法不当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2)城乡结构转型带来的利益冲突

在我国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化的情况,大量农民前往城市谋生,但城市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在户籍政策方面给予严格的限制,出现大量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社会保障都与城市不同,这实际    造成城市和农村人口地位和机会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公正现象的发生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极易造成心理失衡。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4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政治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