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4-02-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探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目标。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特征进行了精辟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日程。《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衡量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综合性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我们要力争在四个方面实现公平正义。一是机会平等,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利益获取上提供同等的机会;二是规则平等,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利益分配上遵循同样的规则;三是标准平等,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利益判断上采取同一的标准;四是权利平等,即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利益享有上拥有一致的权利。只有切实做到了这四点,才能真正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展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遵循“五个统筹”原则,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扬民主法制
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政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根本保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被限制在在法制范围内,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决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
标签:其它行政管理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