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政治学 > 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8000字:大工业时代

编辑:

2016-03-25

在《品质》中,还有一个悖论:格斯拉兄弟越坚持他的靴子理想,越恪守手工业者的职业精神,被现实的时代潮流湮没得越快。格斯拉兄弟做的靴子质量越好、越经久耐穿,人们订制靴子的频率越低,靴子出售得越缓慢。“我”是格斯拉兄弟的忠实老主顾,但是“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也就是说高品质的靴子加速了悲剧命运的到来。作者对坚守的理想、精神与现实之间这一普遍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思考,美好的理想、高尚的品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多少有些无能为力,作者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只是感到痛苦和伤感。格斯拉兄弟越挣扎破产得越快,作者对人的命运进行了思考,表达了个体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感。“展现了传统工艺逐渐衰亡的令人痛楚的哀号”这样的主题解读似乎言过其实,超越了作者的本意。作者对时代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品质》中并没有对手工业时代的终结扼腕叹息,也没有表达对手工业时代的无比留恋或者想再回到手工业时代,只是客观展示了时代的交替:手工业时代的终结和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小说中的格斯拉兄弟死在了手工业时代,他们无法在大工业时代生存。格斯拉兄弟的店铺在手工业时代凭借精湛的手艺曾经那样辉煌——“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那是一条聚集权利、文化与商业的繁华街道。但在大工业时代的冲击下,格斯拉兄弟的店铺却迅速地消失,他们也很快被饿死,手工业时代在店铺的消失和手工业者的去世中走向终结。“我”由手工业时代走进了大工业时代,“我”喜欢格斯拉兄弟手工制作的靴子,“我”也穿大公司生产的靴子,承认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业的必然。英国年轻人盘下了格斯拉兄弟的店铺,很好地融入了大工业时代,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这个人物在小说的最后出现,也象征着大工业时代到来的必然。在高尔斯华绥的另一篇小说《演变》中更清晰地表达了这一主题,手工业时代的马车被大工业时代的出租汽车取代,手工业时代走向终结。《演变》中马车夫的生意跟格斯拉兄弟的靴子生意一样越来越清淡,逐渐走向消亡。

马车夫一天等了七个小时才拉上一单生意,挣的钱交租车费都不够,已经吃不上饭,“完了——这工作完了。眼下没人需要我们了。……一种东西过来,就会挤走另一件东西。……他们想要出租汽车——我们的时代结束了”③。在承认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业的必然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彻底否定手工业时代,而是看到了传统手工业者身上可贵的品质以及这种传统精神品质在大工业时代的沦落,看到了被时代浪潮抛弃的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在《品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格斯拉兄弟的朴实严肃、勤苦、坚守理想、恪守职业精神以及神妙的手艺等的赞美,对传统精神品质沦落的忧虑,对格斯拉兄弟这类手工业者的同情。因为赞美与同情才会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才会觉得走进格斯拉兄弟的店堂“像走进教堂那样”,才会多次照顾格斯拉兄弟的生意,“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我”清醒地意识到,定做再多的靴子也无法挽回格斯拉兄弟的悲惨结局,但应该关注这群人的生存状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而不是任意践踏,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温情。在小说《演变》里,高尔斯华绥也表达了这样的温情,在听说马车夫艰难的处境后,“我们”在付了车费后又添加了银币。

在“形式主义批评盛行之时,批评界聚焦于文本,排斥对作者的考虑”④这样的背景下,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布斯认为:“只有‘隐含作者’这样的词语才会令我们感到满意:它能涵盖整个作品,但依然能够让人将作品视为一个人选择、评价的产物,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隐含作者’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我们会读到的东西;我们把他作为那个真人理想化的、文学的、创造出来的形象推导出来;他是自己选择的总和。”⑤学者申丹认为:“在这种学术氛围中,‘隐含作者’无疑是一个非常英明的概念。因为‘隐含’一词以文本为依托,故符合内在批判的要求;但‘作者’一词又指向创作过程,使批评家得以考虑作者的意图和评价。”⑥就《品质》而言,从“隐含作者”的角度去评价,即无论从文本还是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无疑都表达了对大工业时代的反思和批判。从《品质》文本中看,小说通过格斯拉兄弟的言行,表达了对大工业时代垄断、丢弃手工业时代注重产品品质的传统、一味追求外在样式和数量等浮躁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忧虑。

“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靠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人们好像不要结实的靴子了……”小说不仅批判了那些大公司,也对当时普通民众的追求进行了反思,对手工业时代坚守理想、坚持高品质等传统精神品质的沦落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从作者的价值观及其选择、评价来看,他在短篇小说《队伍》等以及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等中都透露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他在评论性随笔《西班牙的城堡》一文中说:“在工业时代开始前,人通常用手制造东西;他多多少少是个艺术家,对自己的产品怀有艺术家——或至少是手艺匠的骄傲。如今他们压按钮,转轮盘,他们不制作完整的物体,他们单调地制作物件的某部分,每天开动机器若干小时,整个的产品从来不是个别人的成果。……对质量的自豪让位于对数量的骄傲。人们过去尽可能把产品制作好,因为他们对制作产品感到骄傲。现在他们的兴趣在于生产公众愿意购买的价钱最便宜,制作最迅速,形式最粗俗的东西。……急功近利的法则在我们这个时代支配着一切。……每个时代都有一种良心,但一定要等这个时代到了弥留的时候它才苏醒。”⑦高尔斯华绥是时代的清醒者,他清醒地意识到了大工业生产的弊端、社会风气的浮躁与浅薄,他通过各类作品或大声疾呼或隐约批判,希冀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导社会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到一个时代的弥留之际才苏醒。优秀的小说都是多主题、多矛盾冲突的,可以引起读者多方面的思考。或许,再细读《品质》,读者还会获得更多的启示。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资本主义论文8000字,供大家参考。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政治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