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对汉代公文写作的主要影响

2013-02-04

汉代巨儒董仲舒通过“天人合一”思想体系,确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社会控制体系,从汉代的许多公文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思想体系的影响。

(一)重灾异,修君德

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1];但是,如果人君不重德行,违背“天意”,上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异现象,以示谴责和警告,这时人君就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弥补过失,比如下诏罪己、招贤纳谏、大赦天下等。因此,每次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汉代的历代国君往往下“罪己诏”或者“求贤诏”,以此反省和检讨自己,弥补失德之行。

如汉宣帝本始四年《地震诏》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朕即不德,不能附远,是以边境屯戍未息,令复饬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其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1]面对“九月壬申”所发生的“天谴”——地震,汉宣帝下诏自陈“不德”,希望“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不要有后顾之忧(“毋讳有司”),尽心进谏“以匡朕之不逮”。又如汉成帝《日蚀求言大赦诏》云:“天著厥异,辜在朕躬,公卿大夫,其勉悉心以辅不逮,百僚各修其职,惇任仁人,退远惨贼,陈朕过失,无有所讳。大赦天下。”[1]通过自我批评以及“大赦天下”的方式来激励天下。从这些“罪己诏”,我们不难发现在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相感”思想的深刻影响下,汉代国君对于天道的重视和敬畏。

(二)主教化、行德政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以天道之阴阳来比作人间的刑与德,认为“天之任德不任刑”,“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1],主张人君的统治应当以德为主,以刑辅德,并通过“教化”的方式来培养这样的“德”,“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1]。受此思想的影响,在汉代由臣下向君主进谏的公文中,往往以此为据,曲谏国君,既不冲折圣颜,又能巧妙影响君主纳谏。

如西汉成帝即位之初,时任御史中丞的薛宣上疏认为,圣上“陛下至德仁厚,哀闵元元,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佚豫之乐,允执圣道,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圣化独有不洽者也”[1],开头就夸赞圣上素行仁德,勤勉执政,可是却未能达到阴阳调和的境界。这样,在充分满足皇帝虚荣心的同时,又引发其思考。

接下来,薛宣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弊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1],原来教化不行的真正原因在于吏多苛政,不循职守,致使“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最后导致“人道不通”、“和气不兴”的后果[1]。

于是在最后提出“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1],建议成帝申饬下级官吏,使之明白国家的要务,恭谨执事、以德教民。据记载,成帝看到此疏后非常感动,采纳了薛宣的建议。在汉代,以“主教化、行德政”为据巧谏主上的例子并不少见,其共同之处都是借鉴吸取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王道以德”的政治思想观。

(三)举贤良、尚茂才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非常重视举贤任能,提出“养天下之士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数考问以尽其材”,“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1]的建议。后得到汉武帝的积极回应,从而使汉代的察举制逐渐完备,如在察举的主要标准上,开始以儒术的高低定去留;在察举的范围上,由现任官吏扩大到吏、民均可被察举。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开汉代“平民为相”之首的公孙弘。在汉武帝“招贤良文学之士”的历史背景下,他以一介平民被察举,几经波折,竟破格升至相位。为此,武帝特下诏云:“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1]武帝诏书虽云“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但是与董氏在对策中所陈“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相比较,更能看出董氏对于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直接影响。

元朔五年,在汉武帝下诏令兴礼乐的号召下,公孙弘奏请武帝建议“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治礼次治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捕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4]。此措施得到了武帝的批准,自此博士弟子通过考试选补官吏遂成为定制,儒学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探究此文写作之指导思想,我们亦能发现其与董仲舒“举贤良、尚茂才”的一脉相承之处。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在董氏“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思想的影响下,察举制突破了旧有框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备的进仕之途,成为了汉代仕进制度的主体。

综上所述,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体系确立为官方核心统治思想后,遂成为汉代公文写作的指导思想、写作依据得以继承和弘扬,从而对汉代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精品学习网  论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