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1-16
Heckscher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综述。
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有别于生产率比较优势说,由此提出了要素禀赋的基本论点。Ohlin在其老师Heckscher理论的基础上在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深入地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把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Heckscher和Ohlin创立了要素禀赋论,理论认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俄林这种以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对比较优势来源的研究更把对贸易理论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HO定理是狭义上我们所说的要素禀赋论,广义的要素禀赋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FPE)原理、Rybczynski定理和SS定理。1941年萨Stolper和Sammuelson合着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观点。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
禀赋理论的发展
由于观察到资源禀赋模型不能够很好的解释国际贸易行为,Vanek(1968)开始考虑贸易要素含量。通过关注贸易中的要素服务,该模型能够确定每个要素的预测值。这个模型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凡涅克(H-O-V)多要素模型模型,于是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成为净劳动要素出口国,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成为净资本要素进口国。Vanek 的重要贡献在于认识到可以把商品贸易看成是国际间的要素交换,即包含在贸易商品中的生产要素的交换形成了多要素模型。把国际贸易理解为要素服务的贸易而不是商品贸易,这不仅仅具有纯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对后来的实证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标签:论文写作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