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10-31
简谈大学英语课程体制的构建
欢迎来到精品学习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大学英语课程体制的构建,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1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1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为基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念由来已久,主要指根据大学入学新生的语言水平而采取的差异化的教学,即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而进行分班,教授不同的内容,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根本前提就是承认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事实上,教育部于2007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也对此进行了回应,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尽相同”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新生入学的门槛降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由于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分级教学有着更强的针对性,使得大学英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制定一些基于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打好语言基础。而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和ESP课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很难达能够听懂和理解课堂教学的能力。以ESP教学为例,理解的教学效果受到班级规模和接收者本身英语水平的限制较大。由于ESP所涉及的题材较深,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语言和篇章结构,教授ESP课程的教师就不得不回到翻译教学法上,从而便失去了ESP教学的目的。因此,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分级教学是相当必要而实际的。
1.2通识教育与ESP教学相结合
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是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而外语的通识教育(LiberalEducationforEnglish)则是指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之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遗产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并能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王哲、李军军甚至指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考虑英语课程的内涵,“从单纯的结构框架改革向课程内容设计改革转变,增加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以英语为课堂语言,以通识教育为外语教学的主内容。ESP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则强调英语的专业性特点,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者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具体而言,ESP可以分为与语言共识性的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与某一专业领域相关的行业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如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等。蔡基刚(2013)指出,ESP教学在于以学习语言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听说读写以及学术交流能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术和职业需求,也客观上衔接了英语基础教学与双语教学的不足。尽管学术界对依然对通识教育和ESP教学的争论不已,但是《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从而也就意味着通识教育与ESP教学二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地位和作用,即:通识教育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基本的能力,ESP教学则以英语为工具,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学科特色化,强化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因此,二者的相互结合才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标签:大学英语教育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