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09
(二)模式2:原语表达→文化→口译员
从语言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概念可被阐释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文化的内涵包括理念和价值观,审美、宗教和社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它们以谚语、歌曲、童话、故事、轶事、笑话等形式被口头流传。相反,外延则明显表现为不同文化载体更为丰富的行为活动。口译员在翻译活动中面对的虽然是文化的外延,但他对过程更为深入的理解只在考虑内涵因素的情况下才成为可能。而内涵的天然不确定性阻碍了译者正确理解和清晰解释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因为内涵随社会团体、智力、年龄、行为人的心理类型以及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文化特征的载体首先可以是表达内容,然后是语言实现和语言表现。它一方面指论题的选定、问题点之间的关系、论证和表达意义,也就是说怎样公开和透彻地将意图用言语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指庞杂结构中不同元素的逻辑建构。语言的组织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以玩笑形式开场”,开始时使用复杂或极其简单的句子,通常对一种交际行为来说恰如其分的“亲密”度,表述的形象化和幽默比照等。一篇报告所具有的韵律学结构无疑蕴含着文化特征,伴随报告始末、属于语言表现范畴的准语言(表情,用以表达习惯和情感的手势)也是如此。
口译员通过多种途径来分析接收原语信息传达;a)明确的语言途径(表达的语义结构);b)通过模式知识连带介绍的内含的构想成分;。)口译前和口译中考虑到潜在兴趣和意向的语用学途径;d)谈话的韵律学“表现”和e)谈话的非语言“表现”。在所有这些分析维度中,文化特征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后的再创造即二次加工过程中,口译员须决定怎样使这些意义成分在目的语翻译中“滞后”地被反映出来。具体的目的语合成需要与口译任务和由此衍生出的口译策略(语义策略或交际策略)相一致,口译策略表现为某种特定的转换方式。比如面对建筑工程师所采取的口译策略首先是一种交际策略:口译应能够提供信息和说明情况,口译内容应以逻辑思维形式连贯地被传达,就像目的语听众所习惯的那样。因此阻碍篇章连贯性的空隙,必须被填补,知识在抽象表达中不能过度凝聚,否则这种不连贯性会引发听者的自发言论。
四、避免跨文化交际不畅的对策研究
在复述重要的文化现象时,口译员拥有一种从翻译学角度看正当的、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看行之有效的回旋空间,在此他运用得当的翻译方法如对等仿译和非对等仿译、膨胀法(加词)、凝聚法(减词)、借义、意译、类推法和“外词引用”等,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为了传输原语表达者的意愿和请求,口译员可以在交际翻译中使实事描述与目的语听者的互动常量(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行为)相适应,借助于语言、韵律学和非语言手段,使原语表达者的意愿和请求显得明了易懂、易引起共鸣、措辞巧妙、幽默委婉或严肃认真。从理论上讲,口译员也能够阻碍交际过程的实现:间离并在文化上异化说话者的意愿和请求,使之显得含混晦涩、表达笨拙、咄咄逼人、闪烁其辞、无合作意向或不近人情。毫无疑问,后一种情况是因为口译员缺乏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无意间出现的,它很少由故意所致。
口译员既不受交际一方表达不当的影响,在翻译表达内容时又不导致交际另一方的错误理解,这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这就需要口译员采用一种特别的策略,即以超越文化界限为切人点。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将这一策略应用到口译学中,并充分考虑口译不同阶段的特点,就会归纳出以下适用于任何语际交流的普遍规则:
(一)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多次阐释”:不要急于确定对一种表述的阐释方法,而是充分考虑所有的语用学途径,直到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说明一种阐释的有效性。
(二)按照口译要求复述不同的文化元素:通过弥补消除相应词空缺利语义疏漏,如采取泛化、改写、适当诊释、选用同义词和解释等方法,尽可能多地实现交际表达的预期意义。信息传输处于优先地位,个人感受往往并不重要。
(三)在口译过程中对目的语听者的理解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听者可能误解译语表达信息,对此口译员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注意此类误解表现出来的非语言和言语征兆。越早发现问题越好,这样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运用辅助手段修补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消除明显的或可能出现的误解,口译员需使用额外的、并未包含在原语表达中的辅助因素,尽力使交际方的颜面得以保全。(可能的话以一句“我刚才一定是表达得不够清楚”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五)总而言之,建立并维系与所有交际伙伴的信任关系:这就要求口译员要为人正直,待人礼貌,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如一。
五、语际翻译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如上所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对口译员的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口译的即时性、从属性、忠实性、灵活性利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口译员不仅要对跨文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根源做到心知肚明,更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避免或消除误解的相应对策。此外,交际各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习俗、语言表达习惯和思想思维方式等也是口译员在语际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目的语文化中比较普遍:翻译原语时应加以避免:询问身体状况,讲恭维话,表达敬意和友好之情。视此类表达为客套话而不加理睬或予以忽视,让对方心生不敬之嫌。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有时甚至稍显“粗鲁”、冲动和苛刻。躲闪的目光,呆板或游移不定的眼神,让人觉得内心封闭,无法接近。谦逊,说话音量适中。表现过于自负,说话声大,旁若无人。回答谈话伙伴的评论。不关注对方的言论,特别当对方为女性时。祟信热情好客、社交和馈赠礼品。给人留下贪婪、吝音、孤僻和固执的印象。对一切了不起的事情大加赞誉,“大事”不容在论述中为琐事所掩盖。让人觉得心胸狭隘和拘泥死板;无特定理由地过分纠缠于细节。感情外露,张扬,甚至激情昂扬。通篇皆为枯燥的平铺直叙,语调和表情不随主题而发生变化。推崇文化内涵;艺术家的观点极具重要性;诗歌、歌曲等具有永恒的含义,而非转瞬即逝的消费品。因担心错过机会,致使阐释论述毫无思想内涵。涉及个人生活的话题(家庭、休假等)比较普遍,以此增进交际双方的信任感。很快切入正题,决口不谈原语中的个,晴况。因为繁琐和焦躁而跳过某些话题,这样做往往能够得到听者的谅解。缺乏灵活性,在某一个话题上喋喋不休,并因而变得紧张激动。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少原则上以外在的和谐为出发点;期待对方的批评客观公正,在尽可能没有第三者参与的情况下被表述。反对各种形式的讽刺挖苦。直接和公开的批评,夹杂少许的讥讽。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朴素的乡间生活、徒步旅行、垂钓、采摘蘑菇等)。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角度将此类活动定格为落后原始,并辅之以居高临下的评论。
当然,上述表格中的内容只是对语际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归纳,绝无统领之意,权作抛砖引玉之用。一般说来,跨文化交际的场合越正式,规模越隆重,交际各方对情况越不了解,交际气氛越紧张,文化间的差异就越凸显和棘手,口译也就越要充分发挥其均衡和调和的作用。此外,在交际情境的框架范围内还须考虑交际各方的性格品质,包括世界观、兴趣偏好、年龄、个人成熟程度和业务素质等。交际方越坦率,民主意识越强,心理越成熟,素质越高,对某事的专注程度越大,其话语表达及其文化元素的接收对于口译员而言就越容易和越具有逻辑性。
六、结语
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可谓千差万别,它们彼此包容,相互作用,为具体、成功的语言转化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一基础对跨文化口译过程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这些分级排列的作用因素所能产生的效应在成功的口译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无论怎样,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口译人才终究还须借助于教育教学模式,即重视对口译员的文化能力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培养。这是因为口译是一项强度极大的心智活动,它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是进行口译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还须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能力,这是理解和把握语篇意义的关键
总结:对关于口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研究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