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充实视角下的商务翻译论文

编辑:sx_haody

2013-12-09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语用充实视角下的商务翻译,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一、引言:

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尤其是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目的明确的双语交际活动,重在商务交际意图达成的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可以有效地指导其翻译实践。本文尝试把语用学中关于“语用充实”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商务翻译实践中的语言、文化语用类问题,提出商务翻译中的语用充实是一种商务语用认知过程和翻译重构策略,以期对商务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产生有益的启发。

二、语用充实与商务翻译

在跨语言、跨文化翻译交际活动中会存在如下一些现象:(1) 语言自身的不完备性而呈现出歧义、模糊、指向的不确定等现象 ; (2)语言使用的语境性导致说话人/作者可能省缺某些词汇或结构或蓄意使用带有含糊性、指称不确定的词汇或结构,(3)不同语言或语码之间的差异致使原语和译语之间出现不对等、甚至不存在的词汇或结构; ( 4)不同语言或语码之间的社交文化差异致使原语和译语之间出现不同的信息表达形式,甚至出现词语的“文化空缺”, 类似现象会带来如下结果:(1)某一词语、结构在特定语境中所表达的交际信息偏离其字面意义、编码意义或原型特征; (2)在用目的语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过程中,原文信息的亏损在所难免。总之,会使交际信息(即语境信息)和语言形式(原语或译语)之间出现“断点” 或空缺,说话人/ 作者和听话人/读者之间难以形成认知上的相互照应,自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也容易产生不解、甚至误解。(冉永平, 2005: 347),这势必要求对词语或结构的语义信息和其在使用中的语境信息之间的信息差进行语用搭桥, 以弥合语言编码信息和说话人/ 作者的交际信息之间的“断点” 或空缺:首先,译者在话语理解时需进行以语境为基础的推理,意义选择与调整,其次,译者必须根据他对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评估,动态地进行译语的选择、调整与顺应,类似的语用信息加工属于语用充实过程,语用充实过程的基础为语境,以上信息充实、调整与顺应也被称作为“语境补缺” (冉永平, 2006: 347)。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有些信息是说话人明示表达出来的,有些信息是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明示表达的显性信息,结合语境推断出来的(Sperber , D. & D. Wilson , 1986/1995: 54-64)。语用推理就是语用者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推导话语与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含义的过程。(何自然,1998:)

翻译也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完全有理由被视为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不同之处仅在于翻译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语言刺激(话语)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语篇、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把握,根据译文语言环境和他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译文读者则对他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解释。(张新红 何自然,2001 :289)。

在商务翻译这一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指的就是商务合作的一方将其建议,接受或否定意图向对方进行明示表征,商务英语译者调用可及的语境假设对商务合作的一方明示的话语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的过程;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指的则是商务英语译者将商务合作的一方所明示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向目的语商务文本的使用者进行明示、目的语读者据此进行加工处理的语用认知过程。

在商务翻译这一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语境的作用,翻译中语境决定语义,语义依赖语境的互动关系首先体现在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除依据语言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即言内信息)外,很大程度上依赖原文所提供的语境(言外信息),(白世俊 ,2001),其次,大脑中的语境知识具有补缺作用,具有激活,筛选大脑中相应的语言形式的功能,决定形式的可接受性(王初明,2003 ,2006)。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作者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切合译入语境,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意义效果,取得翻译语用等效。

根据关联理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大脑中的假设,所以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认知语境概念认为理解话语要看语境,而语境同样要在语用的一般原则下形成假设,通过心理认知过程,形成新的语境,根据关联理论, 构建语境是以寻找最佳关联为指针的。当说话人发出话语后, 听话人会将该话语及所表达的假设当作一种给定的直接语境,即初始语境。 如果在这一语境中不能找到最佳关联, 听话人就需要不断地扩充语境, 直至获得最佳关联,从而揭示话语明说的内容和暗含的内容,使交际得以成功(Sperber & Wilson, 1986 /1995: 15)。

语用充实源自由关联原则触发的、与关联原则相一致的语境假设,而语境假设的选择受制于由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这两个标准来评估的可及性程度。语用充实不仅由关联原则触发并要受制于此原则,只有与最佳关联原则相符的语用充实才能确保听话人找到具有最佳可及性、能够产生可接受的语境效果的语用充实(张新红,2008)。语用充实既可能在商务翻译第一次明示—推理过程中发生,也可能出现在商务翻译第二次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首先会选择可及性程度较高的语境假设对相关商务信息输入进行各种语用充实操作,此为第一次语用充实。准确把握了某方当事人合作意图之后,译者就面临着用目的语进行重新表达这项任务,这时,需要进行第二次语用充实。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商业文化背景的人的消费心理及文化价值观念存在着巨大差异,遵循不同的语言、商业规则,译者需要确保他在对译文读者进行明示时所选择的语义表征迁就于目的语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阅读期待和语用习惯。他需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以便确定哪些信息对译文读者来说可及性强,哪些信息他们生疏、陌生, 需要为他们加以充实和补遗,以便对传递的语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商务翻译中语用充实的最终目标应确保 “动态等值”翻译标准的实现,应努力使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译者在话语理解时进行以语境条件为基础的意义选择与调整,找出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强调译语形式的恰当性、适宜性与可接受性,等效翻译强调语言信息在交际转换过程中的动态对等,而不是简单的、静止的、形式上的对等。语用等效指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何自然, 1996:185—186)。因而,语用充实也就包括语用语言信息和社交语用信息等两方面的信息加工(Thomas,1995)。

三、商务翻译中的语用语言信息充实

语用语言信息充实涉及对词语、结构、话语或篇章等语言形式在特定语境中所隐含的交际信息进行推理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辨别原文的暗含用意,也要确认字面明说的意义是不是就是原作的真正用意。翻译时,必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酌情按动态等值理论进行翻译,结合语境,适当调整,不计较每个字,译语恰如其分,达意传神,再现原文词、句风貌,使译文受众与原文受众达到同样的理解。

例(1)

原文 A∶The mentioned firm is known to be heavily committed and has overrun their reserves.

B: According to the sole agency agreement, you undertake not to sell the similar products of other manufacturers either on your account or on that of other suppliers.

C: At the price quoted to you previously, we ourselves even could hardly replenish our stock.

译文A:众所周知,上述公司已债台高筑;入不敷出。

B: 按照独家代理协议,贵方不能以代理或非代理方式销售其它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

C: 按照以前价格,我公司甚至连货都进不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