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浅谈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2

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自从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而抬高了他们在国内外影坛的身价后,走“电影节路线”也成了众多年轻导演提高自己知名度的一条捷径。他们有意无意地去迎合不同电影节的选片口味,在互相借鉴中拍出了一系列具有固定获奖模式的获奖作品,结果使得本应该是标新立异、差异化的艺术电影成为了威尼斯式电影、戛纳式电影。

有评论家指出,以贾樟柯为终结,以宁浩为开端,新一代导演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第六代的标志性人物王小帅也曾断言:由于消费文化盛行,在第六代导演之后,中国电影就不会再有能划时代的电影人群体出现了。事实上,年轻创作群体面对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大的历史背景,其生存方式、表达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6年,一部小成本(300万)制作的商业片《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在大制作、大片垄断的电影市场脱颖而出,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奇迹,从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导演宁浩也很快成为媒体关注和投资商追逐的对象。从《疯狂的石头》可以看出年轻导演贴近观众、贴近电影市场,与电影市场、电影观众和电影制片人建构新型关系的积极努力,也可以看出在商业层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疯狂的石头》无疑开创了年轻导演的市场化转型。这部小成本影片的商业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电影市场,鼓舞了众多年轻导演。《疯狂的石头》以后,“低成本+商业化”成为了众多年轻电影的新选择、新模式。很多年轻导演已然意识到,只有与当下观众和市场保持良好沟通,让自己的电影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商业上的成功,才是电影创作的王者之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电影导演的创作不再是固守自我表达,也不再是孤芳自赏,而是努力贴近、适应市场,贴近、适应主流观影人群,因此也成为了电影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势力,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第二势力”。据《2010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统计,2009年进入院线的青年导演作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部,占全年院线上映影片的35% 强。其中,票房过千万的作品就有12部(2007年和2008年各仅有3部),青年电影作品年度票房达到8亿元,占总票房12%以上,而陆川、宁浩、高群书三位青年导演更是成功晋级“亿元导演俱乐部”,跻身长期被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大导演“垄断”的卖座沙龙。可以说,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