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论文

民国时期中国画创新的原因论文

编辑:

2014-12-29

其次是折衷说”。如果说“革命说”为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徐悲鸿、郑锦清等人的“折衷说”则真正从一个画家的角度对中国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作为当时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两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即充分继承中国画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予以,特别是在与西方绘画的比较过程中,要予以积极的吸收和借鉴,其中的“守、继、改、增、融”等都是明确的中西折衷主张。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他将西方写实主义引入了传统的绘画中,创作出了多部有着鲜明折衷风格的佳作。除了徐悲鸿之外,郑锦清也是“折衷说”的坚定支持者,他提出中国画应该首先向日本学习,因为日本传统绘画和中国画相类似,正是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学习后才获得了新的发展,其发展道路和模式完全可以为中国画所效仿。这些观点和主张,都使画家们对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的文人志士们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主张,开始逐步学习和接纳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民国时期中国画创新的原因

相关推荐:

浅议绘画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论美术绘画教学之素描  

标签:美术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