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美学论文

9000字美学论文:“主体身份”

编辑:

2016-02-25

柏拉图作为特定的生存个体,一方面会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体验着美,另一方面作为一位伟大的美学思哲,又试图确定地“知道”美。柏拉图对美所下的判断实质上是从后一立场上作出的,他力图客观地告知人们美的普遍意义是什么。柏拉图的意图是神圣的,因为他想提供给人们知识,然而他的思考规范行为却显得有些粗暴,因为他将自己作为有限个体所把握到的审美经验升华为绝对之物,进而推及到一般。这其中隐含着由或然性的“是”到必然性的“应该”的价值转换。按照尼采的隐喻说法,这是“权力意志”在作怪,亦或称之为福柯式的“知识权力”游戏。

在笔者看来,柏拉图的美学观念有其合法性,这联系到柏拉图的个人“身份”就会自明。柏拉图作为特定的贵族阶层,其存在立场决定了他对于包括艺术与美在内的诸多现象的认识都受制于某种特定的历史语境。同时,柏拉图作为“理念”哲学的创建者,他从作为至高实体的“理念”推论出“美在理念”的观念,就表明了这种逻辑推论的合法性。换个立场看,假如一个作为农奴身份的“西庇阿斯”说“美是一只汤罐”,这又有何不可呢?

再比如亚理斯多德,亚理斯多德一反柏拉图的做法,在客观的现实世界本身去寻找美与艺术的本质。他认为,美不是理念,美主要取决于体积的大小适中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和谐统一。依照通俗的说法,亚理斯多德的美学观念和柏拉图的美学观念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二者截然不同,但他们却都声称自己发现了“美”的本质。这是为何呢?与柏拉图一样,亚理斯多德作为古典时代的一位认识者,他的思考身份与柏拉图相较,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很多差异。相似之处在于,他犯了与柏拉图同样的错误,即同样忽略了自己的主体身份,把从自己思想系统中演泽出的美的特有属性强行推广至普遍性;差异之处在于,他的特定个人身份与柏拉图分属于特殊的个案,故而殊途殊归。

根据上面的例证,笔者可以初步总结出立足于“身份”视角所展开的美学反思将要贯彻的主要思想原则。

第一,“身份”强调立足于“主体视角”来认识美学对象。这种特定的透视主义不从“大写的人”出发而抹掉一切有限性来寻找所谓美的绝对本质,相反,它着眼于个体自身的有限性,包括经验背景、利益立场、知识视野等诸多方面所限定的身份标志,由此出发,认识者才能历史地反思美的具体存在所具有的特性。这种对美的把握方式必然不是全视角的,而是存在着盲点,其对美所作出的评价和分析仅仅局限于他自身的认知视野,所获得的美学成果也相应具有一些片面性。

第二,“身份”标志不预先假定研究对象存在着所谓的“客观事实”。与西方传统美学孜孜以求美的本质或审美判断的普遍性不同,身份视角彻底阻断了通向美的先验本质的通道,它主张此类先在的独断中心是传统经验意识的幻觉,是根本不存在的,故而有限的认识个体不可能遭遇到美的绝对存在,相反,特定的个体身份只能捕捉到有关美的相对性。

第三,“身份”主张美的相对性、多元性,尊重一系列有限性审美实践的差异性,强调它们之间的“异质”与“平等”。“身份”的介人将取消先验美的绝对存在的,这就为审美认识的多元平等性开辟了存在的空间。“在场”之美既不在场,便从根本上打消了某些权力知识分子试图借此获得支配一切的逻辑或事实前提。

第四,“身份”视角倡导美学学科的历史性与创新性。由于美的观念形态不再来源于非时间性的绝对存的,而是受视角和观念的限制,这势必将美学思考拉向具体的认识语境。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某些美学观念的意义才能合法地呈现出来,由此,美学才能够进人历史。

按照德里达的说法,语境的存在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身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在此根基上生长出来的美学观念也将相应的发生改变,这势必引起原有的美学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美学学科不断走向创新。这对于打破原先由单一性美学概念所支配的美学原理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下面简要阐述一下创建“身份”介人美学的理论意义。

西方传统美学的大多数理论构形都试图找出唯一的逻辑支点来建构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这个起点往往就是美的本质概念。柏拉图、黑格尔、叔本华皆是如此。基于概念的联络而构成的美学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只能解释美是什么,而无法解释美为什么如此。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思考方式抽去了人的历史性审美活动,从而架空了美学观念得以产生的合法性根基。由于掏空了历史性因素,那一具具存在于“真空”之中的美学构架,彼此独立,互不沟通,虽然其意图是找出统一性,结果却弄成一种山头林立、阻隔丛生的局面。最令一些美学家感到困惑的是,他们却始终找不到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源。如果参照“身份”介入的思考视角,这里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已经知道,美的反思受制于有限的个体存在,一种富有特色的美学观念实质上来源于特定的认识者身份。一旦美学观念层面的“实践”脱离开观念身份的“实践”,一旦思考凌驾于历史之上,美学就将走向停滞,走进死胡同。由此,我们将“身份”标志引人到美学思考当中,就意味着给传统美学学科注人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这股动力将推动着美学学科不断进入历史的境域,从而引发持续的变化、创新。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9000字美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艺术类论文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