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29
从外视逐渐而绘画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深深打上了人类心灵自身的样子,至此绘画开始抽离出其表面的形式,我们会看到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中艺术的成长痕迹,哲学家菲尔德的艺术理念便是:艺术品的形式是从内容,思想里产生的,即作品是一种“内在需求”。这无疑是将艺术从绘画纪实性中抽离出来。而这形式如一块布一般包裹在人类心灵之上,当人类渐渐开始自省时,它如一个稚婴一般呱呱坠地,他需要一个襁褓,他需要一个保护,而这个保护就是旧时代的遗孀,而绘画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诞生之初强烈的依靠着襁褓,他的成长也注定襁褓会带给他深深的束缚,那么当他长大成人也是必将脱离襁褓的独立存在,这种存在是脱离了其表象也是以已经丢弃了绘画形式而呈现着,这种呈现便叫做艺术,而其本质则是人类的心灵,或者人类的本质存在。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并不是绘画,绘画也不可能是艺术,他们在之初只是襁褓与稚婴的关系,而在之后更是无关的两种事物。那么绘画就一定不是艺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待事物已经不能仅仅只从表面的形式做结论,认识事物的方式应该是由内向外的,正如这个时代的发展人类渐渐从了解外界转为认识自己,艺术也已逐渐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若一件绘画作品是作为艺术的存在,那么这件作品本身作为绘画的形式作用已经失效,而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背后隐藏的关于人类自身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只是借着绘画这种媒介来表现的,所以绘画在这里便只是作为一种中介而无实在意义。这些媒介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确又带给人深深束缚,而其根源则在于人类本身的局限,媒介永远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它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因人之固有局限,人不能完全了解自身心灵,正如怀疑论者所说,认识毕竟是人的认识,因此主体对于认识的影响不但不可忽略而且其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主体的时代局限,社会立场,认识角度,知识结构等都会干扰到我们的认识真理性,以至于最后我们根本无法达到真理本身,而只能无穷逼近真理,因为人并非上帝,人永远无法根除影响认识的因素,就连最简单的物理测量器,不管使用多紧密的测量仪器,误差的存在也是必然,我们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而不能到达真理,更不能完全将之表现。这种了解与表达之间,表达与理解形成一道永远不能逾越的鸿沟。如果说绘画在成立之初是作为一种纪实,那么它则是用虚幻的手法模拟现实,而之后的艺术确是在用一切现实的事物去表现虚幻,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表现本身也已经不重要了,现实与虚幻物质与精神才真正成为需要认知的重点。
在1910年开始,一批更为先进的艺术家彻底放弃摹拟自然的表现形式,与具象艺术彻底决裂,他们借着抽离具象世界,摆脱幻觉的写实再现,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呈现了精神的飞跃。至此以后人们的认知逐渐从物质转向精神,艺术家们试图用其独有的方式去表现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就若超现实主义在其画作中展现的那虚幻的精神世界一样,艺术开始与人的内心结合,它就若人心灵中点亮的一盏灯,照亮着外面的世界。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4000字艺术类论文,供大家参考。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艺术类论文。
标签:其它艺术类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