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23
1.2.3 干预性护理: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60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预计手术持续时间长、创伤大,下肢静脉曲张等加以重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压等指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锻炼,并说明术前术后活动下肢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持续时间较长者,术中即帮助患者双足背屈活动,抬高下肢,肢体固定避免过紧;术后体位抬高双下肢,避免过度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下垫枕等,以防使静脉回流受阻;经常巡视病房,嘱患者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时,如下肢肿胀、疼痛、沉重等,应及时通知医师或护理人员,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饮食方面宜清淡、低脂,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用力不宜过大。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干预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者占0.95%低于对照组的4.29% ;经积极治疗,最终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住院时间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2.3)d,对照组为(9.6±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主要为血液循环缓慢、血管内膜受损、血液高凝状态等,常发生于左下肢,除认真细致的常规护理外,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促发因素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此外笔者还实施了干预性护理,即术前评估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尽早下床活动,且对于手术时间长者术中即开始对其下肢的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关注自身不适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资料显示,干预性护理可进一步降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妇科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医药学论文。
标签:其它医药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