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17
此部分将目前对碳金融的研究方法归为六类:理论借鉴法、经验引进法、个案分析法、前沿探讨法、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并通过文献计量学统计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对已有的1 062篇文献进行精确搜寻,主要统计对象为“中国知网”上影响因子排前120名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上关于碳金融的文献。统计结果
(1)总体而言,中国碳金融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篇数还较少,这说明研究的深度还不够。(2)随着时间的推移,2010年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篇数明显多于2009年及以前,说明研究的质量不断提升。而表4列出了目前所用的研究方法,根据表4绘制出图2,可以更加形象地看出,理论借鉴法和前沿探讨法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中国学者对碳金融的研究基本处于对碳金融的介绍阶段,而真正结合中国实际并用实际数据进行关联研究的非常少。
(一)理论借鉴法
理论借鉴法是通过借鉴已有的理论基础,运用已形成的系统化、规律化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类比分析或探究所研究问题的理论渊源,从而使研究内容明晰化。在碳金融领域,最典型的是赤道原则和环境金融的提出。首先,为设定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标准,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及指南建立了赤道原则,使其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李菲(2010)认为:银行业绿色经营呈现三种境界,即把绿色经营当成适应型策略的初级境界,把绿色经营当成经营战略的中级境界,将绿色经营融入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目前,多数银行还在第一、二种境界的交叉处或第二、三种境界的间隙处迂回,而最高境界既要升华赤道原则的应用思想,又要实现社会责任与商业责任、个人职业责任互融,使社会责任成为银行全员知行并进的价值观和行动力。其次,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极大威胁,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模式等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环境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应运而生,“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产品相继出台。邓莹(2010)通过探讨中国环境金融的可行战略与可选路径,从而提出要引导和促进商业银行开展环境金融业务,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相关活动。
(二)经验引进法
经验引进法是通过引进与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配套系统、先进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国内的碳金融研究与发展,从而填补空白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并为国内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发展策略、风险防范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王文军(2009)借鉴发达国家在低碳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面的方法,结合中国现实,提出推动中国低碳发展的模式创新;刘志林等(2009)总结了英国和日本等国发展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提出国内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走中国特色之路:发展和减碳结合、经济与社会并行;吴曦(2010)认为:日本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和美国调整低碳产业结构、形成低碳生活形态等都对中国低碳发展很有借鉴意义;王天慧(2010)提出:要借鉴西方国家碳金融的市场机制安排和产品创新,用以指导国内的碳金融发展。
(三)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碳金融的业务层面,通过借鉴国际上碳金融实践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银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性较强。但目前此方法的应用还不多,随着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该方法的应用将日益广泛。目前中国已经在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设立了3家与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所,中国的商业银行已开始介入碳金融业务。陈游(2009)、杨涛等(2010)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欧阳(2010)提出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推行低碳的措施:倡导低碳理念开展绿色信贷“贷动”产业环保、开通电子银行促使低碳生活化以及开展低碳经济创新支持低碳发展。
(四)前沿探讨法
前沿探讨法是对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分析那些有争议或者亟待发展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此类研究一般走在所研究领域的前沿,具有开拓研究新视野、普及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作用。目前此类研究方法在中国碳金融业中应用较广,这主要是因为碳金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新兴的金融形式,无先例可循,中国碳金融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寻求一条可行的道路。目前中国学者采用此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碳金融和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研究(胡志伟等,2010;袁晓玲等,2010;薛皎等,2010)。(2)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研究(王玉海等,2009;李婷等,2010)。(3)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业务创新研究(何德旭等,2007;张雳等,2010)。(4)碳交易定价机制研究(袁定喜,2010;李增福等,2010;王丽娜,2010;洪涓等,2010)。(5)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路径研究(初昌雄等,2010;叶耀明等,2010)。
(五)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主要是对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截至目前,主要有2篇碳金融的文献综述。吴丽红(2009)从碳交易融资方式以及碳交易融资市场两个角度出发,介绍目前有关碳交易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周健(2010)选取了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工具、碳金融与金融业和相关政策支持等研究观点进行综述。
(六)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理阐述或者结合实际数据定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验证,克服了纯粹理论分析的单调,使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由于国内碳金融还处于探索阶段,数据多源于国外,在国内开展实证研究比较少,截至目前仅搜到4篇文献。樊纲等(2010)通过实际数据计算,提出根据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碳排放责任。史亚东(2010)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当前中国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进行了研究,提出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张跃军等(2010)基于状态空间模型、VAR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化石能源价格与碳价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比例不断变化的协整关系。张秀生等(2010)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发展观及制度安排下效用函数改变后政府行为及其影响下的绿色信贷开展的外部条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环保执行效
率的途径。
四、结论及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碳金融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研究范围较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碳交易机制等国际热点领域,对金融企业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金融的创新方面,忽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2)研究力度不够。截至目前,所统计的影响因子较高的经济与管理类核心期刊收录的有关碳金融的文章很少,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更是明显不足,还没有影响因子较高的碳金融或碳金融类专业性杂志。(3)研究方法单一。目前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和数理研究太少,且理论研究也多处于简单介绍阶段。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碳金融文献增长与行业发展存在正向相关性,中国的碳金融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关于碳金融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注释:
{1}戚雁俊:《基于碳交易的石化产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探究》,《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年第2期。
标签:金融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