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金融研究论文

关于对信用评级的思考和监管

编辑:

2016-08-24

美国评级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促进其发展,就是美国政府的广泛采用。这一点是和第二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评级机构的声誉机制和其评级结果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政府为了更好的监管市场,有必要掌握各种正确的信息,而评级机构为政府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所以信用评级机构从单纯的盈利机构慢慢转变为具有一定监管职能的机构,只不过这种监管职能是间接的。

二、美国信用评级监管的问题

(一)、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制度不透明,造成行业垄断的主要原因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认可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进行说明的制度,该认可制度规定: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由SEC官员以无异议函的方式认可,其主要思想是全国认证。虽然这个规定对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美国评级机构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了目前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足鼎立之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申请NRSRO不透明,认可机制没有定量要求等等。经过评级市场若干年的争论后,美国证监会才提出了对NRSRO的若干项改革措施:开放市场,降低进入壁垒,透明认可制度,公开标准等,所以从2003年开始,美国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增至十家。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认可机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个认可机制具有很强的维护垄断的作用,从其一开始诞生,到后来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机构进入的障碍。这最终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垄断,垄断成为阻碍这个行业发展的桎梏,增加了行业内的机构做出违规行为的可能性。美国评级行业目前存在寡头垄断,虽然到03年又有几家评级公司通过了认证,但是市场份额依然被三大评级公司垄断。寡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其中不仅是其产品市场,还有其同行业—评级行业,其它的评级机构有可能以寡头的评级结果为依据,来发布本公司的评级结果。因为当他们做出相反的预测时,投资者不会相信他们。所以寡头工作上的失误并不会导致其失去市场,因为他们评级失误,他们的垄断导致市场上其他评级公司的跟风,也会使其它评级公司评级失误。他们不参与评级,其它的评级机构也没有实力来占领这个市场。退出机制已经不起作用。

(二)、美国信用评级日常监管松懈,忽视三大问题的改变。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监管部门的失误是原因之一。同样,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单位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大的疏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问题:

1、声誉机制的失控,信用评级机构不能依靠声誉自律

Steven.L.Schwarcz在《PrivateorderingofPublicMarket:theRatingAgencyParadox》提到:“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市场的竞争性。在信息“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来决定由谁来提供信息评级产品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才会有积极性提升相关信用评级的质量,以维护自己的声誉。”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产生伊始,评级机构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所以声誉是非常重要的,声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时声誉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来说是核心资产。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表现让我们感觉他们并不是那么注重其声誉,启示早在2002年的安然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见评级机构的身影,他们总是在市场上推波助澜,但是事后总可以全身而退。如果说在评级机构建立的初期,他们还注重他们的核心资产-声誉,那么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所倚重的还是声誉,只不过这个声誉是过去的,或者是分散的。信用评级机构依靠其过去的声誉,可以很快在市场上建立威信,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也许在这次金融危机末尾的时候,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在报纸上道谦,他们又可以继续为市场评级。而且他们的实力也使他们不用担心会有别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市场上的投资者认为连三大评级公司都失误了,那么其他的评级公司出的评级报告可信吗?这里声誉誉导致了权威,导致强大。垄断使声誉机制完全失效。

2、付费问题依然存在,监管不能松懈

信用评级机构从其产生伊始就存在着一个尴尬的问题:信用评级结果由谁付费。有三种情况,投资者、政府和被评级单位。如果是投资者付费,有两个问题存在:(1)、单个投资者很难承担如此高的投资成本,因为信用评级机构制作的评级报告是消耗巨额的成本,单个投资者投资证券的额度不会很大,也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识别成本中;(2)、即便单个投资者购买了信用评级产品,但存在搭便车问题,单个投资者依据报告进行投资,其他投资者有可能通过观察其投资策略,来发现市场证券的评级,进而来进行投资;如果是政府付费,那么就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评级机构因为定期收取政府的资金,没有其他的收入,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动机将信用评级结果做好做精。长期会导致信用评级行业的萎靡;如果是被评级企业付费,就存在着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对被评级单位进行评级,这个评级结果影响被评级企业的业务发展,如果评级较低,被评级企业以后就不会到该评级机构评级,评级机构就会损失业务。所以评级机构为了业务发展,必须提高被评级单位的评级,这样导致评级结果的失真。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付费方式。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这种付费方式更显出自己的弊端:因为随着金融深化的趋势,信用评级越来越多的参与金融工具的设计,信用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或者证券的联系也越来越紧。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就更不能公正的进行信用评级。

3、评级机构权力的扩大与深化,必须加强对其监管

当今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信用评级。投资者进行投资,首先会查询一下所投资证券的信用评级,监管者会根据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机构投资者会根据评级报告来修订自己的评级结果,据此选择交易对手。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决定投资者的投资对象、投资时机和投资机会,同样也会决定政府的政策方向、调控对象和手段方式,这里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权力的扩大。同时,信用评级机构权力的深度也在加深。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继续,金融市场产品日新月异,数学、工程学、计算机的应用使金融工具越来月复杂,资产证券化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代表,资产被重新组合,打包,再组合,再打包,如此循环下去,成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工具的风险已经不能被简单的识别出来。而信用评级机构具备专业的人力和物力,有能力做出专业的分析,能够准确的识别风险。此外信用评级机构也在参与衍生工具的设计,所以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加深。此次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力完全的释放。在泡沫的形成方面,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以其专业优势对次级债券给予投资级别,使投资者大量投资次级债券,监管者也因为信用评级机构的“安全”级别而放宽了对刺激债券的监管。在泡沫破灭之后,信用评级机构立刻改变评级,使投资者抛售刺激债券,监管者限制资金的流动,最终使整个金融市场损失惨重。

三、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启示

鉴于上面对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提出一下建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