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金融研究论文

论金融品牌资产的构建

编辑:

2016-10-07

提高消费者的金融品牌认知可以通过强势媒体广告宣传、顾客口头传播、公关关系等方式。对于品牌联想,金融企业可以从办公地点的选择、人员的专业性表现、公司实力的展示、独特的广告以及顾客的体验等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其业务往往和客户的收益直接相关,在客户享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金融服务企业在为客户创收的同时,需要积极为客户规避风险。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能成功地为消费者趋利避险可以增强消费者下次决策时候的经验依赖、启发式偏见以及框架效应等,这可以为建立品牌关系、提高品牌满意、增强品牌信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阶段,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品牌认知是品牌含义的基础,品牌含义能够强化品牌认知的深度。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都能对品牌关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只不过品牌含义的影响更为直接。

第三阶段:金融品牌关系形成阶段。品牌关系建立的过程会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强烈偏好,增进消费者和品牌的连接。根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把品牌关系分解成为品牌满意、品牌信任再到品牌忠诚。这是一个逻辑递进的过程。品牌满意是指消费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愉悦,消费者对金融企业提高的服务过程和结果感到满意。而品牌信任则是指消费者对金融品牌提供的服务的认同和信赖,它是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的结果。与品牌满意不同的是,品牌满意侧重反映的是消费者感性感受,而品牌信任则是消费者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肯定、认同和信赖。品牌满意和品牌信任是品牌忠诚的基础。消费者只有在享受金融企业提供的满意的服务之后,才能达到在认知性、情感性、意向性和行为性四个方面的忠诚,即就是真正的品牌忠诚。这时候体现的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共鸣。

第四阶段:金融品牌的市场表现。金融品牌资产主要反映在市场表现上。除了表现在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外,更应该体现在品牌所带来的品牌延伸力以及价格灵活性等方面。行为经济学认为金融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消费者在决策的时候更容易走捷径。经验依赖或者启发式偏见是常见的消费者决策捷径。因此消费者在面对新的金融服务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和信赖他所熟悉的金融品牌。同时消费者对风险的规避态度也使得消费者面对灵活的价格的时候,更多的认同自己信赖的金融品牌。合适的价格还有益于增强消费者的满足感,进一步加强金融品牌的忠诚。

四、金融品牌资产模型的运用

正如前面提到,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尚处在品牌化阶段,建立金融品牌主要以广告为主,推销活动在金融产品的销售中还屡见不鲜。按照金融品牌资产模型的思路建立金融品牌,既能够为我国金融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迎接国际金融挑战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为各个金融企业塑造长期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在运用金融品牌资产模型塑造金融品牌资产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公司有形展示、顾客金融

服务体验与公司对外宣传的一致性。当前金融企业,纷纷利用强势媒体大做广告,给顾客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服务。虽然不少公司在有形展示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顾客的服务体验和公司对外宣传的大相径庭,使得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期望服务质量形成巨大差距,并且在顾客抱怨之后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致于不少顾客对金融企业广告宣传的服务失去信心。金融企业尤其是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外宣传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然而顾客体验到的却是淡漠冗长的服务,这种服务质量上的差距容易导致顾客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后面的品牌联想和品牌关系,进而动摇金融品牌资产的根基。这一点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差距明显,也是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客户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金融企业要提高品牌认知,丰富品牌联想。目前国内金融企业,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认知度不高,这就需要通过强势媒体加强广告宣传,提高品牌认知度。此外,通常大型金融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具有传奇的经历或者较高的知名度,这也能给金融企业带来丰富的金融品牌联想。金融企业要利用好整合营销传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品牌内涵和个性,使金融品牌形象更加饱满,丰富消费者的品牌联想。

金融企业还要经常进行满意度测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虽然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我国知名度很高,但是满意度却很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金融产品服务的消费具有很大的风险,很多金融企业在获得客户购买之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和客户进行后续的沟通,化解客户心中的疑虑,自然满意度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售后与客户的沟通,帮助客户解决专业上的难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支持,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信任的重要手段。

总之 金融企业塑造金融品牌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服务,使客户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同时要加强广告宣传力度,强化品牌认知和丰富品牌联想,最终形成与客户的品牌共鸣。

参考文献:

[1]胡婕.品牌100强Top 100 Brands[J].中国城市金融,2007,(1):64.

杨正良.“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5,(6):106—112.

付文平,乔海曙.对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的思考[J].西安金融,2005,(5):17—18.

乔海曙,王军华.品牌经营:银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11):27—30.

林 谦.金融品牌、差异化营销与银行核心竞争力—— 对深圳银行业品牌竞争的实证分析及其策略思考[J].金融论坛,2004,(5):30—34.

彭景荣.品牌形象: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8):27—29.

黄伟文.金融业务品牌开发警惕“泡沫”[J].银行家,2003,(12):86—87.

赵辉.关于构造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战略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3,(3):44—49.

程鸣.服务品牌价值的驱动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7):114—116.

那么关于金融品牌资产的构建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网站。

相关推荐:

论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差异比较分析  

关于金融的社会性及其伦理诉求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