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9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1.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通货膨胀的治理多是采用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目前中国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利率手段、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和长期实行货款限额管理制度。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面,央行已经连续四次出手,一次加息、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历史的新高即20%。这些手段的实行,对于稳定货币、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信贷总量、减少流动性、合理调整贷款结构以及抑制需求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全社会的流动性货币就会减少,但生产要素的成本并不一定会降下来,企业也可能出现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因此,需要合理地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2.要适度控制和把握货币发行量:自从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张。2010年全年信贷总额突破7.5万亿元,M1增速为19.3%,M2增速为18.1%,比计划调控的水平略高。因此,中国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状态。与此同时,国际的热钱继续向中国流动,因此,要继续加大对热钱的防控力度,继续加强对国内外热钱进入房地产业和股市的监控,坚决遏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漫延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对大宗商品要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物价波动的常态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了应对国内外炒家对大宗商品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中国应全面加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监管和调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管理好大宗商品的价格,建立健全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常态机制。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大宗商品的价格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4.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得到了较大的实惠,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迈上1万亿斤的新台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中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末根本改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推进农村的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农村粮食生产,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正如“十二五”纲要指出的: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元~23元。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机制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购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粮食生产、供应的危机,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通货膨胀。
因此,中国在积极应对通货膨胀的时候,除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政策以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其能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同时,要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其更加合理、公平。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才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局面,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牢固的基础。
标签:期货市场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