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期货市场论文

论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编辑:sx_chenl

2016-09-1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融入国际经济参与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必然选择。

内容摘要:随着加入WTO金融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作为金融自由化中心环节的利率市场化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融入国际经济参与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必然选择。由于利率市场化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推进利率市场必须找准突破口,才能使全面放开利率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货币市场概况,接着在回顾世界其它国家实践利率市场化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会造成一定的波动,分析了在货币市场进行利率市场化的优势,最后就如何完善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主题词:利率市场化 货币市场 建议

利率是货币的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利率基本上是“焊牢”的,这种一层不变的利率体系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的必然要求。但它并不能立即全面放开利率,必须找准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在货币市场上先行。

一、利率市场化在货币市场取得的成就和货币市场的概况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由此可见,加快货币市场改革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中国货币市场除融资外还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利率市场化中充当先锋。我国货币市场孕育了利率市场化。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启动试运行,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拆借市场的利率由交易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同年6月1日又取消了原先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加2.28个百分点的上限限制,利率完全由交易双方自行议定。单个交易品种在每一交易日的加权平均利率形成“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简称CHIBOR)。1996年4月9日,中央银行以国债回购方式启动了公开市场业务,其回购利率实行市场招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1996年的国债发行中,一改过去发行利率计划确定的做法,对一年期以上的国债实行发行利率市场招标。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制度,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2000年9月21日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三项改革,即外汇贷款利率参照国际市场;外汇存款利率由银行同业工会协商确定;大额存款利率由双方协议确定。由此可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货币市场入手,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已形成了多种类子市场并存、相互依托的较为完善的货币市场体系。我国货币市场是由统一的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和现券市场以及票据市场共同组成。其范围覆盖许多类经济主体,参与的金融机构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各类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农村信用联社)。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货币市场交易系统得到不断完善: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建立,次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启动,以及其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交易系统,债券双边报价系统, “中国货币网”的网上报价和电子分销系统,使得货币市场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建立,次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启动,以及其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交易系统,债券双边报价系统, “中国货币网”的网上报价和电子分销系统,使得货币市场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货币市场的法律保障体系趋于完备:首先是1995年一系列金融法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陆续出台为货币市场开辟了法律空间。其次是与货币市场相关的金融法规和文件,如1994《信贷资金管理办法》、1998年《关于清收融资中心拆借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货币市场发展具备了规范的框架,对它走向成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货币市场取得的成就,为形成市场化利率体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二、利率全面放开后,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几乎是所有实践利率市场化国家所经历过的。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对利率采取放任自由政策,在危机在大量银行倒闭导致1933年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管制法规。其中以维持银行核心金融体系稳定的Q条例最为出名,但到了60年代中期,通胀率造成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加之,金融投资多样化、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大量资金流向证券市场。银行由于受到Q项条例和专业分工的限制,导致国内受限制,国外无优势,处在不公平的地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鉴于Q条例的弊端,开始放松了利率的管制。通过设立新型的自由利率的定期存款和市场联动型定期存款,并通过逐步缩短这些存款类型的期限、限额来深化定期存款利率的自由化;通过引入NOW账户、MMDA等新型的支付性存款实现储蓄存款利率的自由化。Q项条例废除解决了美国金融中介“脱媒”的问题,提高了金融系统效率同时,实际利率上升到较高水平,通胀率维持在高水平且有攀升的势头,而GDP却在零水平波动,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

美国Q条例解除前后宏观经济状况   单位:%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GDP平减指数 8.7 9.4 9.5 0.2 4.1 4.5 3.6 2.7 3.2 3.9

实际利率 2.52 3.67 6.41 6.15 4.99 5.87 4.45 3.82 3.66 3.83

GDP增长率 2.5 -0.5 1.8 -2.2 3.9 6.2 3.2 2.9 3.1 3.9

数据来源:IFS,其中实际利率为定期存款利率与GDP平减指数的差.

日本率市场化是继德国、英国、美国之后进行的,以1979年发行大额CDs开始计算,到994年基本完成,历经16年。基本上算是成功的,但利率市场化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并不稳定。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市场决定利率,分配信用资金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纷纷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攀升,实际利率巨幅波动,80年代初,这在国家的实际利率高达35%,结果过高的实际利率一方面迫使低风险企业撤离市场,高风险企业占领市场,致使银行贷款质量下降,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另一方面使国内外利差悬殊,吸引大量外资进入,本币升值,出口下降,经济环境恶化.最后以混乱告终,只好采取“非自由化”。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来自多个研究部门的分析认为,我国如果2003年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国内政策保持稳定,则宏观经济将继续平衡运行。今年投资增幅较上年提高较大,预计将在去年的水平上逐步稳定下来;今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率加快,预计今年消费增幅将会保持稳定,或略高于去年;根据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分析,今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国内出口退税力度将有所减弱、今年出口基数较大等因素,今年出口增幅可能比去年有所降低。综合各项分析,今年宏观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有望略高于去年。但并不能保证在全面放开利率后不对良好宏观经济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三、货币市场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减轻利率市场化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