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利益主体研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组织者是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公司,而商业银行又是融资平台贷款的主体,贷款的主要偿债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而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老百姓也是切身相关的利益主体。
(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长期以来,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地方政府的推动,政府干预尤为重要。而且各级政府为了提高自己就职期间的政绩,一般都会通过大兴基建工程来拉动GDP的增长。根据对全国120个城市平台债务的调查,有90%左右的贷款,都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作为支持。由于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模式的财政收入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划分不明确,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并不多,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收入,那么偿还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重担就落在了卖地收入上,因此在不自觉中就推高了土地价格,从而促成了房地产泡沫。除此之外,卖地财政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国家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卖地收入就会大大缩减,地方的隐形财政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中央财政就不得不施以援手,风险就会转嫁到中央。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公布的财政收支和税收情况来看,2011年1-4月,地方本级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中央本级收入,加上通胀风险预期,可能影响未来财政收入,地方债务风险或加剧。
(二)商业银行
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国家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要解决财政资金短缺只能向银行借款。而商业银行也看好有政府信用、财政收入为后盾的融资平台,这样造成了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贷款急剧增加。国内各大银行2009年上半年度的年报中显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占总贷款额的10%左右。建设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比重较高,约为5000亿元-6000亿元,占总贷款的比例约为9.3%。
地方政府平台的贷款信息透明度较差,银行只是单纯地依赖政府财政的担保,有时很难知晓政府的总体负债水平,追踪资金的流向。而当贷款出现了问题,由于融资公司的责任主体并不明确,也使得银行的追溯很难顺利进行,这会造成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不仅如此,在政府卖地的同时,抬高了土地价格,造成房价暴涨,会有更多的开发商进入房地产行业,导致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消费者看着居高不下的房价,会以贷款方式来购房投资,以便在远期增值时获利,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银行的信贷规模会迅速扩大,其风险也相应增加。
(三)老百姓
正如税收一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项目初衷大部分都是造福百姓的,而其主要的偿债资金最终也来源于人民。无限度地修路修桥绝不是某些经济学家所宣称的是在“制造未来的公共消费”,这绝不是一个“免费的午餐”。比如进行修建的桥梁、公路,一旦竣工以后,都要通过向百姓收取过路费等方式来获得收益用以偿还银行贷款。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政府靠卖地来赚钱,抬高了房价,老百姓要为买一套房子向银行贷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最后,当国家开始宏观调控房市时,房价下跌,因此吃亏的还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