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2-11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针对良好的道德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最佳诠释。因此,中华民族若想和平崛起,社会要想和谐发展,恐怕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相关建设更须先行。
“国学”,这个词的本义是国家设立的学校及制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周礼》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一代汉学宗师和着名教育家孙诒让在其《周礼正义》中即指明:“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但近代,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国学的论争赋予了这个词汇更多重的涵义。这次论争是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扬弃。有汰除,亦有传承。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自我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自新文化运动以降,人们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便有差异。并且不断的赋予更多的个人化色彩,以为我所用。国学针对西学而言,可称中学,针对新学而言,可称旧学。
1922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与古代有所不同,这个时候的知识精英们不仅把国学作为一门学术来研究,同时也是作为教育机构而存在的。
章太炎在1922年出版的《国学概论》中说:“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为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章太炎《国学概论》1922年)这本《国学概论》庶几可视为论述国学的第一本专着。
陈独秀则认为:“国学是什么,我们实在不太明白。当今所谓国学大家,胡适之所长是哲学史,章太炎所长是历史和文字音韵学,罗叔蕴所长是金石考古学,王静庵所长是文学。除这些学问外,我们实在不明白什么是国学?” “国学”这一名词,“就是再审订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确的观念,因为‘国学’本是含混糊涂不成一个名词”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泽厚坦言:“比如说国学,我不反对搞国学,但国学这概念到底是什么,我就不清楚。”
邓实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国学讲习记》)。邓先生的国学概念显得很宽泛。国学当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考据学、伦理学等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儒家思想贯穿并主导整个封建社会的中国思想史,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尤以经部为重。《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套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大学士纪昀以及王念孙、戴震等大学者完成。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丽的诗经年代,到网络文学、手机短信、BBS大行其道,这其间产生了多少令后人无限景仰的作家或是文学家呢?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国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小探。
相关推荐:
标签:国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