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曲水缘何能赋诗兼及山水诗的形成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3

说起中古时期的“曲水赋诗”,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与特定环境相关的文化现象,即先秦的“登高赋诗”传统。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曲水缘何能赋诗兼及山水诗的形成

“登高赋诗”本来是指春秋时期的诸侯卿大夫在交接邻国时,登上高高的台阶、升堂入室开展外事活动的过程中,援引《诗经》诗句以应对酬酢、伸发志意、展示才学的一种特定礼仪,《诗经》毛《传》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可见“赋诗”——实际上是引《诗》——已经成为当时士大夫的一种必备素质和能力。后来,“‘登高‘一词于汉末进入了文学领域,魏晋之后更成了社会上的一种习俗”。(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149页) 文人们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大自然的美景与个人心志神交冥会,极易激发诗情。曹操的“登高必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移居》诗之二) ,都说明了创作意愿的萌生与“登高”的特定关系。不过,这时的“赋诗”已经不是引用诗句,而是一种真正的文人创作了。

自然环境对人的情绪心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登高”如此,“临水”也同样,而且二者常常共同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萧子显《自序》也说:“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就是将这两种人类活动引起的文化反应等量齐观了。如果说,“登高赋诗”传统经历了一个由庙堂仪式向民间习俗渐次转化的过程,那么,“曲水赋诗”现象则相反,它先是民间信仰和习俗的派生物,因为符合文人创作的心理机制而流行,最后被帝王和贵族所提倡,成为文人士大夫游宴雅集的一个特别节目,进而成为“公宴诗”的一个重要品种。

“曲水赋诗”的民俗学背景是复杂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周礼·春官·女巫》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意谓以香熏草药沐浴。”应劭《风俗通》:“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于水上盥洁之也。”《韩诗》也说:“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论语·先进》所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述的就是这一习俗。另 据《续齐谐记》记载: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