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11-04
象T.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样,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纲要》(1970)已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权威性着作。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
在当时的传统或主流哲学中投下一颗炸弹,引起了广泛的强烈反响:或则批评、谴责,或则同情、支持。影响所及,转移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向:实用主义、历史主义的新潮流取代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旧传统。当今关于真理与意义、工具主义、实在论和相对主义的争论被赫西(Marry Hesse)称为库恩之后和费耶阿本德之后的(post-Kuhnand post-Feyerabend)大辩论。[1]
我在拙着《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一书第六章中对费耶阿本德的这本权威性着作已经作出详细的阐述,现在趁这本名着的中文译本即将出版的机会,把当今受人注目的、被一些人谴责和嘲笑,却被另一些人拥护和同情的这位反传统哲学家的基本观点描画一个大体的、全面的轮廓,使读者对这本名着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
费耶阿本德年青时研究戏剧,接着在维也纳大学的奥地利历史研究所研究历史,辅助科学,还有物理学和天文学。他当时和一些同学组织了以维也纳学派哲学家克拉夫特(Victor Kraft)教授为主席的哲学俱乐部,定名为“克拉夫特小组”。其成员大部分是学生。冯·赖特(vonWright)、安丝康(Anscombe)和维特根斯坦等着名哲学家曾经参加小组的会议和讨论。小组讨论断断续续,从1949年开始直到1952年或1953年结束。费耶阿本德的博士论文就是在小组会议上宣读和讨论的。1951年他获得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维特根斯坦当时准备接受他在剑桥大学研究哲学,但在他抵达英国之前,这位哲学家已不幸去世。于是,他到了伦敦,在波普门下研究哲学。1953年,波普邀请他担任助手,他未接受。两年后经波普和薛定谔的推荐,担任布里斯托大学讲师。1958年到美国,任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副教授,1967年升任教授。以后曾在英国、德国和美国其他大学任教,后来又回到伯克利。同时兼任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学院科学哲学教授。主要着作有《反对方法》(1970,1975)、《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哲学论文集第一卷《实在论、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1981)、第二卷《经验主义问题》(1981)、《告别理性》(1987)。
在哲学思想上,费耶阿本德最初受逻辑实证主义者克拉夫特影响,后来又受维特根斯坦和波普影响。但在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时,他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也反对波普,却受益于另一位逻辑实证主义者弗兰克(Philipp Frank)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1960年起他同库恩的广泛讨论对他的思想的成熟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
标签:科技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