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9
从表面上看,推己及人是主体将自己的道德需求升华为自身的道德准则。例如,我认为撒谎是恶的,不希望别人对我撒谎,因此,我首先不会说谎;我认为守约是好的,不希望别人违背约定,因此,我首先守约。但这一准则还包含了一个潜在的前提,即希望将自己的道德原则变成他人的道德原则。我不说谎,也要求他人不说谎;我守约,也要求他人守约。在当前的公民社会中,能否将自己的道德原则加诸他人是个问题。现代公民社会建立的过程中,多元道德并存,传统道德对社会生活仍然具有约束力,新兴道德正在确立自己的地位,西方道德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类似的状况下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行为选择,而期待他人能够遵循自己的道德原则是非常困难的。况且,无人有权将自身看作是绝对的道德权威,将自己的道德原则强加给他人,这缺乏合理性依据,还有可能沦为道德上的法西斯主义。因此,由于推己及人暗含的前提是很难实现的,也使推己及人面临不可避免的困境。
除此而外,公民社会的其他伦理关系也很难实现行为的平等交换。例如,国家有权要求公民服从国家利益,但反过来,公民不能要求国家服从公民的个人利益,相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战争),即使国家违反了公民的正当利益也要求后者能够以国家利益为准绳。当推及的对象是无生命存在时,推己及人不可能使伦理关系的对象有对等的回报。如果说得不到对等性质的行为回应,推己及人的根基就会动摇。
道德需要调整人与异于己的事物的关系,推己及人式的内于己的道德思维显然是有局限的,因而,需要主体的道德反思。人具有“沉重的肉身”,这种存在为人设置了限制。人无法摆脱自我中心的影响,个体的知情意都受到自身的局限而存在盲点,个体的欲望、处境、命运也制约他的行为。总而言之,人无法摆脱自身存在的影响,他的所有道德行为同样也受到了存在本身的限制和影响。⑤因此,为了消除内己道德思维的局限性,特别需要主体进行道德反思。个体通过他人的视角审查自身,他人成为主体,自我则被置于客体的地位,自我的需求、意识和行为等等统统被加以审视。通过这种审查,那些“唯我”的东西能够被剔除出去,自我逐渐获得了客观性。从而,或多或少地消除了推己及人思维的主观性。⑥
在现代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人们要与许多不确定的人打交道,不熟悉、不确定性都会影响推己及人思维的有效实现。通过公共生活中的“对话”或“商谈”,个体自身和他人的道德需求都将被作为公共讨论的对象,这有助于引导个体认识和了解他人的道德需求及其与自我道德需求之间的差距。对话和商谈有助于克服主体的自我性,超越“己”的道德封闭的障碍,而赋予其更多的公共性。这样,推己及人不再是自我的呓语。当然,“推己及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质以及个体的道德心,才能使对话成为可能
公民道德视阈下推己及人的现代的策略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