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7
二、“众生平等”与生态纪录片的普世关怀
两千多年前佛教便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思想,随着佛教在唐朝的兴盛,这一佛教教义也逐步演变为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美学生命观之一。所谓“众生”,分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有情众生指一切有感情和意识的生物,包括动人、动物等;无情众生指没有感情意识的众生,如大地河川、草木瓦砾等。“众生平等”意为,宇宙间万物,有情众生之间、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既无高低贵贱之分,也无聪明愚昧之别。佛教竭力教化人类爱护花鸟虫鱼,是要人们远离罪恶,而存仁爱慈悲之心。
“众生平等”强调了生命的可贵,体现了对自然万物生命的敬畏与尊崇,打破了主张人为万灵之首、万物皆受人类主宰的“人类中心主义”赋予人的至高无尚的优越感。而作为最直接展现人与自然的表达方式的生态纪录片,无论是在创作理念还是表现手法上,也处处体现着对自然界动植物的悲悯体恤情怀,折射着爱与温情。
在《迁徙的鸟》中,导演除了利用航拍技术拍摄大全景,去再现世界各地优美别致的自然风光外,还在近距离拍摄中,尽量与拍摄对象平行,保持平视角度,避免居高临下的俯视镜头,以体现一种平等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导演将摄像机安置在鸟的身上,观众仿佛变成了候鸟中的一员,随群鸟一起在万丈凌霄展翅飞翔,穿过风雪,历经千山万水的阻隔飞向遥远的故乡。庄稼地里,收割机隆隆地驶来。丛中嗷嗷待哺的小鸟,还未学会飞翔。这时镜头切换为小鸟的视角,收割机在它的眼中是那么庞大、那么势不可阻。就这样,一个幼小的生命终结在了机器的轰鸣声中。整组画面带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无尽的思索。在《海洋》中,一只远古爬行动物海鬃蜥爬上了岸,驻足凝望。远处腾空而起的火箭发出的光芒映入了它的眼中。同样是视角的转换,这组镜头的震撼力也是无可比拟的。它带来这样的启示:与其竭力探寻宇宙深处的世外桃源,人类还不如多去关注身边与其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
与国外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我国的生态纪录片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纪录片人应充分借鉴丰富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以构建中国生态纪录片鲜明的民族识别性,从而打造独具东方艺术底蕴的优质生态纪录作品。
浅析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标签:美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