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7
其次,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中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学的特征在于:并未把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发展成大规模的浪漫主义或是现实主义等等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而是以极为细腻的对事物观察形成的独特情感体验构成了“物哀”、“幽情”、“凄美”、“清丽”的传统艺术风格,积淀到民族文化的深层,并以不可阻挡之势熏染了一代又一代作家。这是由于日本民族具有多情而易感的特点,加之长期以来对佛教的信仰形成的无常观和来世思想,把现实人生看成“浮世”,“人生朝生暮死,万物无常宛如花瓣朝露”在文学创作中,突出表现事物“幽玄”、“物哀”之美。他们描写春花、秋月,却以花之繁盛而想到其凋零,由秋月的清淡联想到秋的萧瑟。这种由美的短暂及生命的无常缥缈形成的虚无意识,使日本文学带有浓重的惆怅、伤感及幽怨、空漠的美学特征。这种传统可以上溯到日本最早的诗歌集《万叶集》,紫氏部的《源氏物语》等作品中,近现代则延续到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名作,可谓源远流长。这些文学传统的特征渡边在作品中均已给予很好的诊释,并得以继承和发扬。透过渡边的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它所具有的日本文学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其幽微的虚无意识深蕴其中,由此显现的“物哀”、“幽情”、以及“凄美”、“清丽”的美学风格深入骨髓,撼人心魄。在《失乐园》中,男女主人公生生死死的爱情催人泪下,却以毁灭为结局使故事不留悬念。在《雪花》中,把苦苦追求完美人生和爱情的努力化为乌有—宛如落入掌心的一片雪花。在作品中所加的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小标题“茶花”、“嫩芽”、“晚花”、“寒露”(《雪花》)、“夏草”、“晚香”、(《情变》)等等,和一段段情景交融优美动人的景物描写,更加深了“繁华过后总是空”的怅然情怀,其“物哀”的情绪道之不尽。作品中女主人公大多具有日本古典美风格—这令人想到身着和服,脚踏木屐,随着《樱花》的音乐节奏款款起舞,多情又多礼的日本女子。无论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变》中的雾子),抑或是风韵犹存的少妇(《雪花》中的高村霞),虽则形貌不同,但其“清丽”、“婉约”情致隐隐再现。雾子未涉世事的清纯和稚气,高村霞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恬静、优雅,都显露出“清丽”的风格特征。其爱情虽有淡如幽兰的,有热情似火的,但终因种种原因而以毁灭结局,其故事“凄美”动人,让人回肠荡气。
二、渡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井有明显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质
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使人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过去古朴原始的森林、田园被现代繁华的都市所取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喧嚣的人群、穿梭往来的汽车、更为便捷的通讯和交通,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渡边的作品如果单是对文学传统的继承,而没有表现出日本现代化发达的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革命的话,不可能以对当代读者构成如此大的吸引。相反,人们熟悉的现代日常生活如此亲近逼真地在作品中被描摹出来,和他们的生活如此贴近,以至在每天所见的匆匆人群中,似乎在不经意间都会遇见作品中的某个主人公;或者在某个酒吧,某个特定的位子主人公刚刚离去,他们的身体留下的温热尚未退去。在渡边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主人公自驾车上下班或度假郊游,乘坐方便快捷的火车在城市间随意往来,在条件优越的宾馆开房间住宿,在大小各式饭店里品尝风格各异的美食.也看到主人公乘飞机去国外旅游:到西班牙看斗牛,到荷兰欣赏凡高的绘画,到音乐之乡奥地利欣赏音乐……(《雪花》、《情变》、《秋残》等)物质生活可谓丰富。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对照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和无助—人们越来越发现:物质的丰富难以解决精神的问题—这些现代派作家共同关注和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渡边的笔下被大量描写,并被不断反复探讨和追问,因而使得渡边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给世界人民心中留下巨大创伤的两次世界大战,同样也在日本人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20世纪西方文学中表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在日本文学中产生强烈呼应,其深刻的幻灭感恰恰与日本传统的虚无思想相契合,从而形成现代日本文学更为浓重的“灭”的色彩。这些特点在川瑞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已多有显露,渡边更在此基础上用他如椽巨笔尽力挥洒,表现其强烈的现代意识。孤独、苦闷、空虚,几乎成为他笔下人物的共同特征,他们酗酒,旅游,放纵情欲,追求官能上的享受、瞬间的幸福和刹那间的美感。这种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和令人沮丧的幻灭感恰好吻合了现代人的心理,反映了现代人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道德伦理观念的缺失。
作品运用人物的婚外情和大量的性描写(许多作品都占大量篇幅)来表现无所寄托的现代人把生命的能量倾注到爱情的追求和体验中,结果仍是一片茫然的痛苦心态。如在《雪花》中,作者这样写主人公: 但是,伊织现在正坠入疲乏倦怠、茫然缥缈的空虚之中?刚刚享受过美女的欢爱,心满意足,怎么还会感觉精神空虚呢?是因为男人的任性,还是因为耽误工作的后悔,或者因为男人对性的感觉的虚无。正是这种幻灭感,使得人物的追求变得毫无意义。在作品中作者或通过描写夫妻关系的冷漠(《为何不分手》),或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畸形(婚外情),或者人的精神的变态,意在表现现代人生存的困惑和无奈。如在《夜潜梦》中,女主人公东子因为生理上的不健全、不能生育被周围人所挤压,在心理上发生变态,假扮孕妇欺骗情人而引起轩然大波;而在《白衣的变态》中,有责任感的医生以沉酒于女色来打发生命剩余的时光;《失乐园》中的男女主人公更是把婚外的爱情看成生命的唯一内容和精神支柱,用双双自杀来追求永恒—这种让现代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恰与现代人情绪情感直至审美理念相吻合,足以证明渡边作为现代作家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驾御能力。
在地球己被称为一个村子的当今社会,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渡边作品能够穿越语言界限,融合东西文化正合文化发展规律。 三、作者俯视人生的睿智哲思给人以深刻启迪,留下韵味无穷的审美空间 千百年来我们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探讨,尤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是关注心灵的寄托和归宿。人们或是追求金钱,或是追求地位,或是追求爱情,以便寻找生命的支点。渡边作品中的主人公更多的是在追求爱情,他们在爱情经历中获得了短暂的精神愉悦和满足。然而,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和与社会伦理的尖锐冲突,这种追求往往带有极大的虚幻性—爱情往往以悲剧结局。种种纷繁的爱情悲剧,证明了爱情最终不能成为人们精神的归宿。人们从爱情的失落中抬起一双迷惘的眼睛面对更为困惑的人们发问:我们精神的家园究竟在哪里?渡边的一系列创作就是在试图探讨和回答这样的问题,也是在引发人们思索这样的问题。 渡边笔法细腻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活的横断面,展现了形形色色人物的苦苦追求。特别是以他外科医生的精密眼光,把一个个主人公深陷其中的婚外情及伴随其中的性,解剖得细致入微,似实行外科手术一样把肌体剖开,其纹理历历在目。
但是我们注意到渡边所描写的性,不像有些现代派作家那样,因为没有东西可写,才写到它(有的西方作家认为,到19世纪中期“性”就是留给文学冒险家的唯一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了),而是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按照人的生存状态和情节发展的必然写到性。同时,我们感到渡边并非传统的美学家(传统美学认为,在艺术的审美表现中,反对情和欲的泛滥和无节制),而是带着近乎欣赏的态度描写了主人公们燃烧的生命激情,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人物生命的疯狂律动。但是,渡边的性描写给人的感觉却是“放荡却不醒凝,卑粗却不鄙俗”。正如乔伊斯认为的那样:不正当的艺术具有利用艺术手段挑起不健康的情和欲,属于肉体范围的动态性质,而真正的艺术则应唤醒、诱发一种美的静态平衡。渡边带给读者的正是“美的静态平衡”。
在渡边的文学世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某些自然主义作家所做的那样,毫无顾忌地描写人的兽性和本能,那种狠裹、肮脏、丑陋的生活现象和画面。作者让他的主人公把爱情看作生命的重要组成,看成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看成一种宗教,看得高于一切—家庭、事业,甚至生命,他们把性爱当作爱情的最高表达和体现。因此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上固执、执著,在生命能量的释放上尽情宣泄。渡边的作品中那些曾经相爱的男女,他们倾注生命疯狂地恋爱,为的是在爱情中寻找寄托和慰藉,寻求生命的支点和归宿。但是作者却是把他们的命运安排成极少例外地以悲剧结局。
《失乐园》中主人公的毁灭是轰轰烈烈的;《雪花》中的爱情是转瞬而逝的;《情变》中的男女最后以观点的不同而分道扬镰……掩卷深思,渡边在这一点上与现代派文学家不同的是,他带给人的不是消极、消沉或绝望,而是蕴蓄了更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是对人性自身弱点—自私、利己的反思?是对人类个人需求与伦理道德之间冲突的探究?抑或是对人生完美和永恒追求的期待?……这些课题的提出又使人进入更深层意义的思索和研究,这就是接受美学所阐明的关于文学作品三个层次的说法:历史的层面、社会的层面和哲学的层面,其中哲学的层面属于最高层面,它对作品的容量和生命力起决定作用。渡边的作品正是具有了这样的层次,他揭示人生的价值,人类生存的需求及意义这样一些带有普遍性、抽象性的哲理。这样审美情感抽象而出的哲学价值观点,形成了作品深层的价值论思想,从而使作者的审美情感有了哲学深度,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容量和主人公形象的美学意义。
简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标签:美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