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探究

编辑:

2014-05-16

最先将“意”与“象”合用为“意象”一词使用的是东汉的王充,其《论衡•乱龙篇》中说:“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示服猛也。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麇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又云:“礼,宗庙之主,以木为之,长尺二寸,以象先祖。孝子入庙,上心事之……虽知非真,亦当感动,立意于象。”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王充的意象概念,通过社会性的活动,将不同的主体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处于整体性的活动中,并与活动本身融为一体。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王充使用的意象概念,不是认识的符号,而是象征的符号,通过其象征作用,实现主体对另一主体的理解。这里所说的“礼贵意象”和“立意于象”,意象的含义是基于政教、伦理基础上的,其象征性所指不是知识型的认识,而是价值论的伦理,其主体不是认识的主体,而是被教化和被感动的主体。这种主体不具有个体性,是隶属于政教和伦理体系的,是依然没有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主体,是前主体。而意象将礼法和伦理聚合其中,是基于接受主体和创作主体本然合一的状态。可见,处在中国古代的主体间性的思想语境中,王充所使用的意象概念依然不具备经过西方认识论主客分离后,再超越并融合的观念,其中的主体和客体始终处在彼此交融、难分彼此的浑整的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状态。

当“意”与“象”合为一个词的时候,就完备了其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并且最终成为美学的概念。由于意象概念源于道,是道的显现,因此从理论上说,由意象就可以体道。但是,与现代西方现象学一样,道(存在)的显现遇到了问题。这是因为,世俗社会毕竟已经发生了人与世界的分化,虽然中国传统社会中这种分化并没有达到西方现代社会的程度,但天人相分已经事实上发生了,天人合一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主体间性也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道(存在)在现实世界的物象(表象)中就无从显现,现实世界中只有表象而无意象,意象只在审美中存在。因此,意象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美学领域,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而审美意象也就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

五、感兴:审美意象的主体间性

中国古典美学建立在感兴论的基础上,审美意象也是审美感兴的产物。审美感兴是主体间性活动,而不

是西方美学的客体性(模仿说、反映论)或主体性活动(表情说、移情说)。感兴是人与世界的互相感应:世界以其生气感动人,兴发起情感,回应世界,这实际上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的交往、融合。意象就是这种审美感兴的产物。基于感兴论,意象正式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

“意象”概念正式进入中国古典美学是在魏晋时期,这与魏晋时期“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有密切关系。文人普遍重视在作品里抒述个人的情怀和感受,与此同时,“缘情”、“体物”思潮在文学领域中涌动,也推动作家将注意力投向情、物关系的把握,情思和物象自然地在他们的艺术构思中交织在一起。至此,“意象”就由哲学和人文领域向审美领域转换了。《易传》讲“观物取象”,是从客观的角度规定象,王弼讲“象生于意”是从主观的角度规定象,而在美学范畴的“意象”中,达到了主客观的综合,意象成为“心物交感”的产物。[8](P152)

按照现象学的理论,现象的生成需要摒除经验意识,而进入纯粹意识。意象的生成也同样需要这种“悬搁”。宗炳的“澄怀观道”、“澄怀味象”不仅开始了向审美意象的转换,而且首先进行了现象学的还原。“澄怀味象”就是以弃绝理性的方式、以澄明心境体会自然之象,而获得审美的享受。联系到他“澄怀观道”的说法和“象”与“道”通的原初之意,他的这种“味象”的体验,指向的是通“道”的境界,获得的是超越性的审美体验,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达到自我与自然同一的“天人合一”的存在状态。而“味”的概念的使用,说明他对“象”的体验,不是理性的认识。“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一种感性的、直觉的、带有生命感的体验性的概念。“味象”不是对自然之象的理性认识,而是直接的切身体验。“澄怀味象”就是以感性直觉的方式将自然之象作为与自我生命同一的另一个主体,融入到感性主体中,是主体间性的一种感悟,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生命主体与自然生命主体融合无间的状态,从而以审美感兴的方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澄怀味象”之所以具有美学意味就在于“天人合一”既是人本然的存在样态,也是人自由的存在样态。“澄怀”提供的是超越认知的束缚,超越现实的认识,“味象”提供的是以感性活动的方式,以主体间性的活动进入物我同一的“天人合一”自由境界,从而实现了审美活动。

相关推荐:

探析美学角度审视音乐欣赏的规律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