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10
着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杰姆逊就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市场资本主义阶段,正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代,这时候对应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如巴尔扎克的作品;二、列宁所论述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形成的艺术准则是现代主义,如波德莱尔、爱略特等人;第三阶段被称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资本主义,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如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因此,他坚持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分析了诸如后现代主义“表达了晚期消费资本主义或多国资本主义的社会系统中较深层逻辑”的途径。 后现代主义思潮总是跟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这些术语相联系,它也确实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正式出现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在70年代和80年代声势夺人,到90年代初期,后现代主义开始由欧美向亚洲地区“播撒”,使后现代主义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后工业的“后”,用丹尼尔﹒贝尔的话,指的是:一方面是对业已逝去、另方面也是对尚未到来的未来先进工业社会感到迷惘的“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受”,意在说明人们正在进入一种过渡性时代。这个时代确实出现了很多的不同,一种不能明确言说但又可以感受到的变迁,尤其是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电子、信息、光纤通信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实质性的突破,电视、电传、电脑、激光唱片及现代广告等新兴大众传媒广为流传。鲍德里亚就强调从生产性(productive)社会秩序向再生产性(reproductive)社会秩序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和信息的新形式占核新地位:在再生产性社会秩序中,由于人们用虚拟、仿真的方式不断地构建世界,因而消解了现实世界与表象之间的区别。其实,电视传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视就是世界”(鲍德里亚),电视勾勒了一个“仿真”的世界,令许多缺乏交流、封闭心灵和充满误解误读的当代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观众们如此紧紧的跟踪着变换迅速的电视图像,陶醉于那些有众多画面迭连闪现的屏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和感官刺激。人们长时间地凝视它,看到的却是一个“模拟”组合的世界,一个“复制”的充满影像的世界,而非现实的实在的世界。这些复制使得世界走向我们时,变得主观而疏远。另一方面,如布希亚德说的因为传媒信息的过于膨胀而使当代人处于新一轮的精神裂变和欲望的失控状态之中。而这正吻合了杰姆逊认识的后现代文化的另一特征:时间碎片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
此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心,有一种被布迪厄称为 “新型文化媒介人”,这些人从事当代传媒符号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他们通过养成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种风格化的、表意性的生活,并积极地促进并传播这种生活方式,与知识分子一起,致力于使诸如体育运动、时尚、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等这些后现代文化成为合法而有效的知识分析领域。这些文化媒介人为消解横亘在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旧的差异与符号等级,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美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