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美学论文

林泉高致的意象美学浅析

编辑:

2015-10-21

同时郭熙认为,“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欣赏山水,要“以林泉之心临之”。林泉之心就是审美的心胸,是超越世俗尘淖的真我的体现。

郭熙提出山水(画)的“四可”说,进一步强调了山水的多重价值,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郭熙提出的山水(山水画)的功能有“乐、适、亲”说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说,它可分成三个层次,即:可行、可望是乐,人在山水之外,作为山水的旁观者而存在,自然山水给人的一般美感和感官愉快;可游是适,是人与自然的相互走近,它带来心灵层面的愉悦感,而可居是亲,是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不分彼此,是一气流荡中的整体,是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游与居,真实体现了郭熙山水画艺术功能理论。

二、意象论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最有价值的画学思想之一就是阐述了山水画的创作心理与过程,这涉及到审美意象的生成与表达问题。换言之,郭熙画学的中心就是关于艺术意象的问题,值得关注。郭熙的意象营构理论是对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说的继承与拓展。它包含了三层次的理论。

一是饱游饫看,兼收并览。郭熙说:“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身即山川”,是欣赏山水形象,取是摄取,然后山水之意象与美感意蕴才能被显现。即、取、见,是画家由浅入深的把握山水美的三个阶段,也是山水美不断显现的三个层次。其基础是“即”和“取”。“即”是靠近自然、走进山水,到大自然中去饱游饫看,流连观赏,是携情观物;“取”是去粗存精,摄物归心。强调了画家要在自然中陶冶情性、颐养心胸,以林泉之心观照山水,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山水变化之美。

同时,郭熙还指出知识、阅历、经验对画家创作的重要性他在《山水训》中曰:“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於大人达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辐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迨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於一家者,此也。”画家要兼收并览、广议博考,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二要心胸虚静,精神专一。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澄怀味象”的论点,就是确认虚静的心态是进行审美观照和绘画构思的重要前提。艺术构思必须“守其神,专其一”(张彦远语)。唐代画家王维也主张“审像于净心”,“审像”即“味象”。“净心”,是借禅宗之说来强调主体心灵净化,亦是一种排除世俗物欲诱惑干扰的审美态度。明吴宽在中说:“右丞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水镜渊渟,洞鉴机理,细观毫发,故落笔无尘俗之笔。”(《书画鉴影》)画家拥有“虚静”的审美心胸,才能深刻、全面、细致得洞察客观事物。明李日华说:“乃知点墨落笔,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既日对上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垢墁之土争巧拙于毫厘也。”(《紫桃轩杂缀》)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有“胸中廓然无一物”的心境,即进入到虚静状态,这时“烟云秀色”、“天地生生之气”等现实中的种种生动形象,便自动涌人心间,笔下才能幻出“奇诡”妙境。总之,画家做到“虚静”,才能察之万物,得其精神;才能对物理、画理有深深的体悟。

郭思曾说:“思平昔见先子作一二图,有一时委下不顾,动经一二十日不向,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欲者,岂非所谓惰气者乎!又每乘兴得意而作,则万事俱忘,及事汨志挠,外物有一则亦委而不顾。委而不顾者,岂非所谓昏气者乎!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所谓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先子向思每丁宁委曲,论及于此,岂非教思终身奉之以为进修之道耶!”郭熙在作画时,必须明窗净几,焚香左右,营造出一个幽静的氛围,然后万事俱忘,神闲意定,达到神融笔畅的创造境地。

郭熙在《画意》中曰:“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画家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心胸坦荡,精神愉悦,意象勃勃,遂有画意,“不觉见之于笔下”。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林泉高致的意象美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试论尧天舜日之颂论文  

浅谈西方文明精神的生成论文 

标签:美学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