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西方哲学论文

论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审视

编辑:sx_wangha

2013-11-26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性别文化的审视”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作为发达资本主义的哲学文化的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通过两种图式进人中国的。第一,把它当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之一,即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修正、发展的西方社会思潮来认识的。也许正是被列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行列,因而在中国学术界有了话语的优势。第二,把它当作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加以研究。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了解西方哲学思潮的是与非,实现中西文化的学术交流。

研究高潮过后进行反思,我们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作为一种思想形态,它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某种联系,人们从中强烈地感到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另一方面,作为批判理论,它直面当代西方社会实践,揭露社会弊端,审视社会问题,为人们正确地认识西方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想象。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我们面向现代化、融人全球化,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强国的过程。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我们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走工业强国之路;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走科技兴国之路;关注和发展GDP,提高社会综合国力等等。一切都表明在现代化的视域中,我们的发展与先发型国家的发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实现现代文明。因此,当我们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时,也会像西方那样,品尝到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代价: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在不同的国家里以同样的双重性效应“回报”社会。中国遭遇西方现代文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审视西方发展实践,学习先发国家的经验和吸取其教训就显得同等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绝不仅仅是一种书斋理论,其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从书斋研究到走出书斋对社会实际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转向,从反思启蒙精神的两重性到对文化的批判,从分析社会危机和揭示人性扭曲、欲望被压抑的事实当中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批判,一切都表明法兰克福学派以面向和关注社会为使命,以“社会批判”为目的展开理论研究。这一特点,使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成为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西方学生运动的思想基础,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当前,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文明进程中伴随产生的人的精神和主体性的颓废和堕落的种种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来自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有价值的社会批判思想也自然成为我们所借鉴的资料和参照系。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发出的声音日益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关注,并成为反思自己生活状态的主要话语。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对象是现代社会。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写的《启蒙辩证法》开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研究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启蒙理性的崛起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并使人成为世界的主宰,人的本质和价值被数字符号以及无数的工具所取代,成为量化的世界,由此造成整个社会被由科学启蒙所创造的巨大的物质世界所统治,代表着人的意志并发挥到极致的物最终成为统治人的力量。从根本上说,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横行,是以价值理性的丧失为代价的。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从早期经济运行中的劳动异化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这是一个从对劳动过程异化的关注视角大范围扩展到人的全部生活异化的转变,这一切均说明,马尔库塞所处的现代文明社会与马克思的生活阶段相比,人的异化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远超出生产的过程而进人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而造成人的全面异化的原因正是现代文明的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时也是异化成为社会常态的过程。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明显的西方哲学传统,始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批判意识。康德指出的批判意味着理性的批判,即批判“意味着关注理性与知识的条件及局限”的看法;黑格尔哲学批判转向关注特定的历史形式,即资本主义和交换过程的观点,奠定了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批判的学说和对社会分析的唯物主义立场,成为法兰克福学派诊断当前社会病态现象和展开批判的起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及阶级意识理论,成为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发展到后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以及存在主义的个体非理性思想对其也不无影响。与前人不同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无论在内容的拓展还是批判的程度上,由于所面对的社会变得更加复杂且涉及面广;理论的整合性强,综合的话语使其表现出既源于前人又具有超越前人批判思想的鲜明特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