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6
3、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针对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经验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缺点、偏差和问题,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后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第一,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就所有制、生产、流通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经济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 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些重要思想突破了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当时条件下对新的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造性的构思。1956年12月,当毛泽东得知上海、天津出现一些“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后,明确指出: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让它合法化,可以增加,可以开设私营工厂,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曾把他的这个设想称为“新经济政策”。
4、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宪法草案时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大概要经过五十年时间,既十个五年计划。1955年10月,他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将来的趋势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完成“一化三改造”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提出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比较完整的概括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结束语
毛泽东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在毛泽东时代开花结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寻找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可以避免苏联体制弊病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因为他们的探索不仅使中国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避免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带来的更大冲击,而且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这些探索和尝试包含多少失误和造成多少损失,其思想内涵的深远意义,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为我国后来继续探索提供了宝贵指南和借鉴。
论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与贡献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需要元旦晚会策划的朋友们!
相关推荐:毕业论文标题格式要求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