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05
第一,目的指向论证。一切事物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存在,各事物的目的也就是各事物的善。自然界和人类世界都是这样。所以,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某种目的,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目的指向论证包含了两个方面。
目的指向的单一性。每种技艺、每种学科或者每个经过思考的行为和志趣都是以善为目的。因为行为、技艺和学科的种类繁多,所以其各自具体的目的是多样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唯有在他的实现其目的的活动中才能展现其存在。虽然人们追求事物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这只是具体的目的,最终所有的目的都会指向这个唯一的最高的目的,那就是至善,即幸福。
目的指向的终极性。在行为的领域,不是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存在,否则,就会形成一个轮回。一个目的始终会以另一个目的为目的,以至无穷。如果这样就会陷于无穷后退,一切欲求就都会变成无益的空忙。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只有那种因自身被选择而绝不为他物的目的才是绝对最后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必须有这么一个终极的目的,那就是幸福。
第二,功能指向论证。要清楚幸福的真正性质是什么,必须首先明白人的功能是什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功能,人的眼、耳、手、足及身体各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亚里士多德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来看,其不同就在于是不是一种道德的生活。人的功能,如果就是心灵遵循或包含着一种理性原理的主动作用,那么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心灵合于德性的活动。假如德性不止一种,那么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合于最好的和最完善的德性的活动。因为至善就是幸福,所以,人的最根本的本质功能就是心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 第三,实践指向论证。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在本质上有别于动植物的功能性活动,因其实践的自身本性决定的,因而与所有低等生命物的活动区别开来。同时,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也有别于职业的活动。实践的生命活动确立着人的种属的可能性的范围。人是什么样的人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取决于他的实践活动,即他在实践的生命活动中所能实现的东西。人的全部一生,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积极地从事这些属于人的实践的生命活动,在这之中才能实现人自身的价值。
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我们构建新时期下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强调德性的重要性。德性在幸福中是最重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片面追求个人的快乐、感官的快乐和物质的快乐。在这样的理念下无可避免地会出现私欲膨胀、纵欲无度等不良社会现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性,将会变成充满淫欲和贪婪的动物。德性,在面对不合理侵害时表现为勇敢和公正;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表现为自制和理性;在为人处世时表现为有爱和大度。所以我们应当用德性来指导现实的社会生活,追求一种德性的幸福生活。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幸福不是人先天所具有的,不是神赐予的,也不是通过继承已有的家产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习,通过努力,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去实现的。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德性的品质,而是要实现这种德性;人的幸福并不在于坐享其成,而要通过人的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实践,把德性幸福观运用于实践生活中,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认为个体的幸福与城邦的幸福是想结合的。城邦是由个人、家庭和部落组成的整体,那么整体就大于部分,即整体的善高于个体的善,城邦的幸福高于个人的幸福。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集体是包含个体的集体。离开了集体,个体无法生存;离开了个体,集体便不是集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任意妄为,破坏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和幸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倡导集体主义幸福观,把个人的幸福同集体的幸福结合起来。
相关推荐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