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浅谈张岱年伦理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编辑:sx_yangk

2015-09-28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当代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学术上一贯坚持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相互关系问题。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张岱年伦理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兼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张岱年先生就提出了“兼和”思想。在《天人简论》中,张岱年先生提出“大化三极”,断言:“宇宙大化有三极:一元极,二理极,三至极。”所谓“宇宙大化”是中国哲学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生生不息、日新不已、永远变易的宏大流程。“极”指顶端,最高之义。“元极者最根本的物质存在。理极者最根本的原理,即最普遍的规律。至极者最高的价值准则”,把哲学思维与伦理准则紧密地结合起来。张岱年先生在解释“元极”时肯定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大化”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理极”则认为,宇宙“最根本的普遍规律曰两一,即对立而统一。凡事凡物,莫非两一。物莫不两,两莫不一。凡物皆有其两,凡两皆有其一。《易传》:‘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者,阴阳对立而统一”;“至极”则是“最高的价值准则日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简云兼和,古代谓之曰和,亦日富有日新而一以贯之。《易传》:‘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惟日新而后能经常得其平衡;惟日新而后能经常保其富有。”由此可见,“兼和”是在“至极”中提出的,“兼赅众异”的“兼”可释为同时涉及或具有多种事物集于一体之意。“赅”具有完全、完备之意,“众异”当然指众多的差异。这样,“兼和”的文意便可理解为众多的差异会合在一起并处于平衡状态之中。“和”在这里不是指单纯的“和”,而是众多差异(矛盾)的均衡、统一。“富有之谓大业”中的“富有”不是指财富,而是指事物发展的不断充实,‘旧新”指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上引文的文意即:宇宙事物发展的最高价值准则是什么呢?就是使事物发展中众多差异(矛盾)会合在一起,并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简单说就是“兼和”,即古代谓之和,也就是事物的发展与不断革新是一以贯之的。而事物中“兼赅众异”所得的“平衡”,并非是永恒的。如果要保持其经常的平衡,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平衡,如果要保持事物发展的不断充实也只有“旧新”才能不断充实。

张岱年先生已经认识到中国古代哲学在对立与统一、斗争与和谐的关系上,己形成重统一、重和谐的传统。他提出的“兼和”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哲学的提炼和继承。“兼和”就是统一,“兼赅众异”就是对立。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上,统一(兼和)之中存在对立(“兼赅众异”),对立(“兼赅众异”)存在于统一(“兼和”)之中。对立和统一是互相依存的,不存在没有对立的统一,也不存在没有统一的对立。他的“兼和”思想正确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兼和”思想同时也是张岱年先生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他主张,“科学的伦理学,应建立在哲学唯物主义之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是道德的性质、起源与标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在伦理学方面,大都陷人于唯心主义……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欠,不但要贯彻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要运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道德问题,要重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重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把伦理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