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11
二、经典中的观音形相
(一)千手千眼之象征
千手千眼观音,是梵文的音译,音译为:沙诃沙罗部惹阿利也缚枳帝湿婆罗。唐代,关于千手观音的经典有四部。(一)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二)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一卷。(三)菩提流志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四)智通译:《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经》二卷。通常所说的《千手经》都是上所列(一),与不空和尚的(二)为同本异出。(三)和(四)也是属于同本异译。
观音为什么会是千手千眼呢?据唐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
观世音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注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亿劫前,为千光王静住如来教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同时蒙佛附嘱,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当时观世音菩萨心生欢喜,始住初地,顿超八地。于是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亦都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的无边世界。这一切只因大悲心中慈愍众生,愿力之大,大悲神咒力威德之不思议故。唐智通所译的《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经》卷上说: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注九)
观世音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其大慈愿力,济度安乐成熟诸众生而今现菩萨之身(注十),故说有不可思议之福德因缘。
千手及千眼,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纵然全宇宙的众生在一时间同时祈求,菩萨也将善巧方便地,不分彼此,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救济,从来不望回报。这是‘三轮体空’的布施,‘同体大悲、无缘大悲’的精神显现。
(二)观音法门耳根圆通修持
修行的法门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告诉我们可以用耳根、眼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来修,乃至于依风大、地大、水大、火大起修。不管我们修任何法门,总是要有个依据,譬如修数息观,是依风大来修;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依声尘来修;观世音菩萨用耳根起修,因为六根中耳根最好修。
《楞严经》中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问,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注十一)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味,打开本来,亲见佛性。
观世音菩萨修获耳根圆通,得证无上菩提,成就了“四不思议无作妙德”,利益无量众生。
《楞严经》卷六云: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皆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施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大涅槃得大涅槃。(注十二)
由此可见,菩萨修行到圆满境界时,六根是圆满无碍、无所不能的。常人的眼根只能视不能听、耳根能听不能见,若能依观世音法门修习也能成一圆融,清净宝觉。在四种无作妙听中得知:观世音菩萨能随缘示现,教化有情,因为他已从六根六尘中解脱出来,不受任何物质与精神的阻碍,如声音能穿墙一样,来去自如。若能诚心依此法门而修习,则一切杂染、空有不二的音声都能转化成微妙清净之音。所以,法华经在称颂观世音法门时,如此说道:“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又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注十三)
观世音菩萨成就耳根圆通,以“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之威德力,利益无量无的众生,此时真正的“无缘大慈”、“同礼大悲”完全的生起,同三世无量诸佛所具的大慈大悲之心相互吻合,所以说“一者上合十方诸德,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并且彻底体会到一切众生轮转六道,历种种遭遇,受无量诸苦,亟待救度解厄的需要。《楞严经》中,在谈完耳根圆通的修法后说:
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并且得到十四种无畏,能予一切众生无畏之施,又称作施无畏者。(注十四)
因此,能如《法华经》上所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注十五),以三十二应化身,乃至无量千百亿化身,游行无量世界国土,以慈愿力故,能予一切众生无畏之施,救物利众,普济群生。
从楞严经卷六所说观世音菩萨最初的修持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这样如实地观察、分析世间声音之虚妄不实、不受所动而得证清净圆通的境界。
观世音菩萨常听自己内在声音的呼唤。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的,就其本身修行的因地上说,此称呼最为适当不过了。《悲华经》中则说:
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可见,楞严经是依观世音自修而言,悲华经则是依观世音的度他而言。这也意谓我们学习观世音法门,必须要‘自觉觉他’。
(三)大悲咒与大悲行
如前所说,观世音菩萨于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了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大悲咒之流传于世间解除了各个疾苦困难,经典中之记载亦不胜枚举。
神智(819-886)与知玄是同一时代的人,从十二岁起即开始不断持诵大悲咒,二十岁出家为僧后,遍游西南地区且以大悲水为人治疗各种疾病,许多人都跟随他,称他为“大悲和尚”。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十一年(847-859)间,他到长安治疗宰相裴休的女儿,她正被鬼魔附身,经神智持咒七日后才得以平复。(注十六)
大悲咒最具显著的效果,便是在于能医治各种病苦,甚至无法用药方医治的疑难杂症、或神魔附身之干扰等问题之处理,除了自己诵持得益外,为他人诵持之力量亦不可思议。
知玄(809-881)是四川眉州人,他素以广博的佛学素养闻名,特别是对净土经典的了解,李商隐与其他的文学家也曾赞叹过他。但当他被延请至长安讲经说法时,却因他那浓重的乡音,使听者无法了解。于是,他回到家乡,前往象耳山虔诵大悲咒,据说那里是大悲信仰的中心。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神祇截去他的舌头并换上另一根新的舌头,隔天早上他起来后,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长安话。(注十七)
“千处祈求千处应”,正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之所在,自太古以来人类常为众生之援助及保护。在各种恐惧和灾祸之中,给予众生无畏的安全和信心,因此观世音菩萨和我们这娑婆苦难之世界中,被号称为“施无畏者”,在《普门品》中举列各种把群众从下列灾难救出的情形:
?1.救出火灾
?2.救出沉溺
?3.救出大海灾厄
?4.救出死刑
?5.救出枷锁囚禁
?6.救出恶鬼
?7.救出怨贼仇人
?8.救出贪嗔痴三毒
?9.救出有害阴谋
?10.救出野兽
?11.救出毒蛇及腹蝎的进袭
?12.救出风暴及中电
?13.救出讼狱
?14.救出兵灾
?15.救出咒诅(注十八)
法华经说观音是“能救世间苦”(注十九)慈悲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德性,由其愿力成就济苦众生之事业,故其大悲心开展,是整个佛道中相当重要的精神所在。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卷二云:
世尊于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无不知者,恒起大悲,饶益一切。常以佛眼观诸世间,于善根处,谁增谁减?谁遭苦厄?谁向恶趣?谁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挤令出,以大悲心观世间众生,是佛的不共功德。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大悲救苦,与佛的功德平等,时时刻刻以拔除众生的痛苦为己任。(注二十)
观世音菩萨昼夜六时心心念念为饶益一切众生,与佛之功德平等,不但其慈悲喜舍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他度众济世导世之气度也是我们的典范。因此,我们不仅要崇敬观音的精神,同时亦要学习观音的慈悲,及一份解救众生疾苦的承担,做一个人世间的观世音。如此,人人以菩萨之心为己心,以菩萨之愿为己愿,以菩萨之行为己行,则家家观世音,人人观世音,欲免三途苦,观音不离心,即此意也。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