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gl
2016-07-11
当我们落实慈悲行时,千万要学习观世音菩萨如何“用心”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呼唤,时时起“观照”。本文是一篇观世音菩萨和观音信仰实践之意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要】在整个东亚,观音菩萨的崇敬信仰,一直是大乘佛教道场不论显教、密教共通的特色。观音菩萨拯救信仰者,有很多种“法门”,最常见的是念诵名号、造观音像、供养礼拜、念有关观音的经咒等。而在信仰的实践上,‘观音’现时是生活在我们的人间世,慈悲救拔众生的苦难。《普门品》中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是以相引心的一种方便,让我们借境观心,“顿明自性、不向外求”,这就是佛教和一般宗教的不同处。
民间信仰错综复杂多处佛教交涉,其中对佛教的影响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从一般人们的信仰中可以看出,佛与菩萨是他们保平安、赐福、消灾、免难等等的护佑神。这些通俗信仰中佛法的含量是较少的,并且是迷妄的、低级的,荒谬的行为充斥其间,使人们分辨不清楚真正的佛教是怎样的面目。对于这些信仰,我们必须要正确的地对待,并加以积极的引导,使他们的信仰趋向佛教的正道。所以,本文拟以观音慈悲精神与修持之实践为探诗的方向,对民间迷信神化之观音,予以正信的引导,并对大悲观音信仰建立正确认识,在生活中无刻不是观音菩萨之实践者。
【关键词】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耳根圆通、大悲心
前言
在佛、菩萨之中,观音是最被广泛而永久信仰。观音信仰大约是在西历纪元后不久,起源于印度,而逐渐遍及整个亚洲地区。东边是中国、朝鲜、日本等,北边从尼泊尔传到西藏,尤其是西藏,观音的信仰极为兴盛,拉萨即有‘观音的净土’之意,达赖喇嘛有时更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信仰着。其中受西藏的影响,远及西夏、女真、契丹也有观音的信仰者,如此观音信仰可说是广泛地在亚洲地区传播、流行。
中国的观音信仰,根据《法苑珠林》中提到,是在西晋的竺法护释出《正法华经》后不久才开始。西晋元康年间(291——299),有洛阳竺长舒,因诵《观音经》而避过火灾之厄的传说。(注一)姚秦.鸠摩罗什再译《妙法莲华经》之后,观音信仰才渐渐地兴盛起来。东晋末年则有观音的造像被供奉信仰。伴随着观音信仰的普及流行,而有《高王观音经》、《观世音菩萨救苦经》等诸经著述产生,“观世音”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自修法门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而明心见性的,即《楞严经》所谓“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一是从度化众生的途径而言,说明观世音菩萨是通过观察世间的音声而循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如《悲华经》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注二)
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普及,主要透过诸如经典的翻译、感应故事的创作、画像雕塑的绘制、化身传说与普陀圣地的建立等媒介。流传至今可说是‘户户观音’,然目前我们常见许多观音菩萨的形像,供奉在寺院或者是家庭,但并不是每个人对供观音菩萨形像,及礼拜菩萨的意义,有正确的了解。一般民间信仰除了消灾解厄、增福添寿之外,甚至把观音菩萨当成‘观音娘娘’如神明式的崇拜迷信,基于此,本论文在此,主要透过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探讨,厘法对观世音菩萨迷信的观念,及学习观音菩萨实修的法门,与生活中大悲心的实践。
一、名号释义与信仰的缘起背景
(一)观音菩萨名号释义
观音菩萨,为观世音菩萨的省称,梵名阿缚卢根低湿伐罗Avalakitesvara),观世音菩萨,古译“观音”、“窥音”、“观世音”、“光世音”。旧译“观世音”、“观音”或“观世自在”。新译“观自在”、“观世音”、“观音”、“观世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被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日人本田义英认为旧的中译名乃是译自西域所沿用的观音古名,而新的译名则受到印度及西藏用法的影响。(注三)观音本亦作观世音,唐人讳世宗,故但称观音,后世遂沿用之。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也,所谓“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应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悲。”于观世音菩萨门品偈中,亦揭示其“五观”与“五音”,以显菩萨之救世功德,五观者:“真观”、“清静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是也。五音者:“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也。
《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注四)
为了说法教化,观世音菩萨会变化作各种身相,诸如:国王、宰官、婆罗门、男人、女人等等,这是叫做三十二变化身,随众生所契之机而寻声救苦、随缘应化。
观音菩萨因具足悲愿力,愿令众生都得解脱,广设方便,随类示现,经中又云: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生众,或以音声,或以威去,而为说法,或为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愿令一切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己,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注五)
观音菩萨为救度方便故,广应众机,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便是受其度化之感应事迹而起信的最佳写照,可见其受信仰之普遍甚广,但是形成这种盛况,是唐以后的事、在隋以前,佛教徒景仰观音菩萨,并不太普遍,尚不及弥勒菩萨,此概与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尚未十分普及有关。
(二)信仰的缘起背景
对观音菩萨的信仰,不论在中国佛教,或一般民间的崇拜中,皆是影响层面相当广泛的宗教力量。早在西元三世纪,即有以观音菩萨为中心的经典传译。在诸多有关观音菩萨本事功德的经典中,加入密教信仰的观音咒经,亦曾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例如《请观世音菩萨消除毒害陀罗尼咒经》即是其中之一。
此经为东晋.竺难提于419年所译,主要讲述印毗舍离国流行恶疾,良医耆婆亦不能救,故世尊教以礼拜西方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并特别以唱诵观音菩萨种种神咒陀罗尼,而消除灾难恶疾、减诸罪障。
在北传大乘经典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几种说法。一是《大悲心陀罗尼经》说:
观世音菩萨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注六)
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本是一尊古佛,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度化众生,示现为菩萨,来此娑婆世界辅佐释迦牟尼佛弘扬佛化。第二种说法见于《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生补处法身大士,是即将继承阿弥陀佛佛位的大菩萨。他在阿弥陀佛因地之时,做转轮圣王之际,是佛千子中第一太子,名叫不㫬,出家后号观世音。他将在阿弥陀佛入灭后成佛,名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他的国土叫做“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注七)。此外,密宗也有说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的。
观音信仰遍及整个亚洲,由其在中国非常盛行,今就针对观音信仰在我国盛行的原因,略加分析如下:
观世音菩萨以内在的慈悲和外在的神力教化著称,较能体现大乘佛教的精神特色,而中华民族受儒家仁义存心的教化影响,济世利人的大乘根性较多,而且彼岸观念稍淡,习惯于实用理性思维,因而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形成观音崇拜。
介绍观世音菩萨本生故事、修行方式、灵感事迹的经典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流行,例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华严经》(善财童子参礼观世音菩萨)、《般若经》(心经等)、《楞严经》(卷六:观音耳根圆通)、《维摩诘经》、《大宝积经》、《成具光明定意经》、《悲华经》、《地藏经》、大《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等,表明观音理论系统完备,对于信教群众的修行观音法门和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观世音菩萨作为阿弥陀佛胁侍,西方三圣之一,随着净土宗的深入发展,而受到特别的崇敬,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观音信仰的发展。
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遍布各地的观音寺、观音洞、观音殿的兴建,以及每年定期在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成道、出家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使观音信仰深入间,进一步中国化、世俗化。
大量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变文、宝卷、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的问世,繁荣了我国观音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观音信仰的发展。
观音信仰的发展,拓展、丰富了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意境、内容和成就。例如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观音的影响随处可见。又如雕塑和绘画艺术,我国的观音像作品不仅数量、种类异常丰富,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以致我国艺术家可以自豪地说:“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观世音”。
基于经典记载及以上民间各种传说、感应及艺文的发展,观世音菩萨的信仰也就广泛的被弘传及普遍的信仰。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