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氧化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物质,所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正面反面应用。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生动的图片,学生分析猜想在这些事件中可能体现了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二氧化硫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学习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了把二氧化硫使石蕊变红,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品红褪色,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整和起来,我把教材顺序和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先分析漂白性,再讨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
(1)合作学习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展示课前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硫气体,由学生通过看、闻、实验等小结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进一步巩固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
(2)演示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把储存于针筒里的二氧化硫气体缓缓推入滴有品红的水里,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同时出示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新旧报纸,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思考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列表比较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用动画辅助说明。说明:由于二氧化硫的制法教材不作要求,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二氧化硫在课前收集储存于针筒里。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时,为证明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我在试管口放置一瓣红色鲜花,并在试管口套上一小气球,防止逸出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这样改进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也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提出问题: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来证明?如何操作?
学生讨论,相互补充,得出方案,最后选择方案进行分组
实验探究,汇报结果。
小结练习:练习书写SO2与水,NaOH,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SO2与水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同时存在SO2,H2SO3,H2O。
猜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是褪色还是变红呢?
学生实验验证,教师点评。
(4)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
理论推测:二氧化硫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外,可能还会有什么性质?
讨论:如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选择什么物质?为什么?
讨论: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就一定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实验?
学生:还可能是SO2漂白了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把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或者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生成了H2SO4。。
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
汇报结果,练习书写方程式。
说明:①在这两个环节上,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注意了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在讨论中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不是立即予与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相互评价,得出最佳方案。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②在二氧化硫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这一点上,我设计了引导探讨颜色褪去的原因分析,并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突破了常规教学中在这一环节上的简单处理,一方面与前面SO2的漂白性知识进行了整和,加深和巩固了SO2的漂白性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O2的多重性质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独立表现。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③学生实验用到的二氧化硫气体均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代替,课前准备好分发于学生课桌上。既方便实验,又避免了教室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只作简单提出,不作深入讨论探究,这样处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④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在合作讨论、实验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勇于质疑的品质,培养了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易液化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2、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三)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结束: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要求,采用分析猜想、实验探究的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一篇: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