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

2012-10-12

(一)从教师谈起

1.目前数学教学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差异,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即产生认知障碍。

2.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二)从学生谈起

1.身心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2.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习了六、七年数学,但仍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数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由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技能掌握得不好,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4.社会和家庭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三)从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谈起

1.教材是师生沟通的中介,由于教材过深过浅,或教学进度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数学教学,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2.师生缺少沟通,产生不了互动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有兴趣,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数学达14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数学内容概括起来。由此得到初中数学课并不难的结论。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的。由于师生双方缺少沟通,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兴奋,活跃起来,让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使数学教学既能孕育学生的良好心理,培养学生自觉认真的学习习惯,又能在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注重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本人正进行“参与性数学学习”和“课堂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探索。

(一)参与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数学内容有关的学习活动,目前已有两种活动组织形式;“数学辅导学习”和“数学兴趣学习”。

1.数学辅导学习,将班上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组织起来,编成几个学习辅导小组(每组三人),每个辅导小组的同学负责班级一个大组同学的数学学习辅导,(1)当辅导员对本组同学的数学问题不能及时解答时,三人小组共同商议,且将商议的过程分析(若得不出答案或意见有分歧,再与老师共同研究)报经老师审阅后,利用自习课辅导小组的学生在班级面对全班同学讲评。(2)是老师定期拟出与阶段性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即班级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配给各辅导小组,让各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并将获得的正确认识通过老师确定后,小组同学利用自习课在班上开讲(每周一次),如此既培养锻炼了优生,又及时解答了差生的疑问。优生通过探索研究、协调配合、表达尝试的训练,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更具自信。差生通过优生的行动帮助,行为激励,也跃跃欲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就克服了前面数学学习心理分析中的学习无目的、情绪不稳定、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具有依赖性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分析中不善于思考,交流讨论无主见等缺点。

2.数学兴趣学习,全班同学三五人一组或六七人一组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或双休日进行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社会活动,如;调查统计(生产与销售、经销与利润、产品分配、商品流量、计划生育等),丈量计算、设计制作、货运装载的设计计算、绿化与环保等。他们利用本组同学的条件优势,选择一项进行分工合作。作调查统计的有调查统计表、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报告。作丈量计算的有丈量对象和方法、计算数据与结果、过程分析报告。设计制作的有设计对象与方案、制作过程与作品展示、设计制作的分析报告。类似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配合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中的学习盲目性,观察分析无耐心不细心,不善于动脑动手,遇难而退等缺点。

(二)课堂探索学习,课堂探索学习本人也从两个方面加以实施:“课堂教学引导探索”和“章节知识分析归纳探索”。

1.课堂教学引导探索,根据数学课时内容特点:引例——概念——例题——练习,而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的三步曲:(1)引导探索,尝试领悟.(2)引申探索,联想转化.(3)发散探索,创新思维。

(1)引导探索,尝试领悟.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引例,探索引出的规律,归纳规律,形成概念.,又通过对概念作用的理解,尝试解答例题,成功的尝试,又有新的领悟,随即进行相关练习。

(2)引申探索,联想转化.引申概念范围的相似或相近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联想比较,通过已有方法转化分析,探索问题的求解思路。引申探索中充分暴露教材思想,转化分析中充分展示概念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发散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已研究问题的条件发散或结论发散或相似问题的递进研究,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在知识联系上探索,在方法转化上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建新的思想,在探索中扩展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课堂的引导探索训练,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中的思维缺陷;孤立少联系,静止少变化,,思维简单难抽象,不习惯探索规律等。

2.章节内容的分析归纳探索.本内容从学生写小结开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充分意识小结的目的与作用,明白小结里应包括那些内容。在一次次的培养训练中,学生基本上有了小结的模式与框架。然后进行章节知识的归纳总结的探索训练,让他们探索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知识总结。他们在写总结时要复习教材看知识联系,翻阅笔记进行方法选择,查阅数学资料对问题归类归纳,然后加工整理:由所学知识到所用方法到所解决的问题,按内容顺序、知识层次、问题难易、方法递进进行全面总结。每份总结既体现了章节知识的承启作用,网络联系和对问题的类比分析、方法优选,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材料的组织、加工、整理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也就克服了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中注意力难持久,自控力差,不讲求逻辑,思维不严谨等缺点。

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以教材为载体,改变学生的摄入式学习为探索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材载体的作用下,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有数学思想、有探索精神、注重学习方法、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培养兴趣、能挖掘学习潜力和发挥个性特长,随时充满自信。基于此,数学课程应该更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数学(7-9年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论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7期

精品学习网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