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这两项调查研究,就为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二)拟订90年代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在上述两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了数学教学大纲(草案),以便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数学基础。具体采取以下几项重要措施。
1.进一步删减不必要的和繁难的内容。例如,在小学删减一些数目较大的计算和步数较多的四则混合运算等;在初中删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常用对数等。
2.增加进一步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内容。例如,增加估算、射影及计算器的使用。
3.加强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外,还强调数学方法的掌握以及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加强良好道德和习惯的培养。例如,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大纲(
[1] [2] 下一页
草案)中一方面规定了使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留出一定时间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三)着手研究和编写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及其他辅助材料
根据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初步计划编写几套教科书,其中有适应全国大多数地区具有一般发展水平的,有适应沿海较发达地区的,有适应农村学校的,还有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
(四)开展小范围的科学实验,探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目前在中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实验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课程教材研究所已从1984年秋季起,先在两所小学进行实验。在此基础上,于1986年秋在全国一百多所小学(农村、城市约各占一半)进行实验。这些实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家长的拥护和支持。
参考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日] 小仓金之助《现代数学教育史》,1957年版。
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室及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社需》课题组: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的调查研究,1987年。
曹飞羽等《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