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2-09
西学东渐之风潮,改变了有识之士思考民族国家前途的时空观念,而新的时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近人理解古今之变的思维方式, 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文化。
在动荡的时势剧变中,近代知识建构通过不同知识人的具体实践,不断产生概念变迁和思想重构,从而引发新旧文化政治的对抗、互动和再生。在这场学术对话中,王汎森表示,在1900年至1930年间,“未来”逐渐浮现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其内容和意义不断地膨胀,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和历史观,对近代中国诸多层面、尤其是日常的生活与抉择产生了无所不在的影响。
罗志田则从“过去”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中国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变迁,从基层乡镇的视角,自下而上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并着重探讨了古代基层社会的构件转折与民间自治的合法化过程,为“国家”和“地方”关系这一经典话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路径。同时,他对“天高皇帝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等俗语也进行了重新解读。
近代中国通过东西文化融合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术语和观念,“自然”就是其中之一。“自然”概念作为“nature”的译语究竟是不是接受日译的结果?近代中国是如何解释和运用固有的“自然”概念的?在之后进行的学术论坛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指出,对于“自然”概念在近代中国诞生的过程和环节,以及它在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几乎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中。比如,它作为“nature”的译语究竟是不是接受日译的结果,我们至今都模棱两可。又比如,近代中国是如何解释和运用固有的“自然”的,我们也是所知甚少。如果说作为nature的译语而被近代中国接受、解释和运用的“自然”,作为中国古代固有观念在近代中国被解释和运用的“自然”,构成了近代中国“自然”观念形成和诞生的两个彼此并行、又彼此关联的两个过程,那么对此的探讨,不仅涉及到近代中国的英汉辞书还有日本的英和辞书如何翻译nature(还有natural等)的翻译史,而且也涉及到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自然”的哲学史和思想史。
标签:论文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