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
所在位置:主页 > 物联网 > 节能减排法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节能减排法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2-11-19 12:00来源:www.51edu.com作者:畅畅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确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定义,明确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即发改委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要的实施主体,自行开展工作并为其他各方提供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提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十六项管理措施和激励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提出的十六项措施中,既包含定性的措施,也包括部分定量措施,如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以及电网企业的电力负荷监测能力等,这些量化指标的规定大大增加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将大大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办法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电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

第四条 满足电力需求应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在增加供应的同时,统筹考虑并优先采用需求侧管理措施。

第五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 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应自行开展并引导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为其他各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 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国家鼓励其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措施。

第二章 管理措施

第九条 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潜力调查、市场分析等工作。

第十条 各地区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电力供需特点,将通过需求侧管理节约的电力和电量,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鼓励低谷蓄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支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十二条 各地区有关部门定期选择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潜力较大的用户,组织有关单位为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并鼓励节能服务公司积极发挥作用。

第十三条 电网企业应加强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为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第十四条 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并加强考核。指标原则上不低于有关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售电量的0.3%、最大用电负荷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通过实施有序用电减少的电力电量不予计入。

第十五条 鼓励电网企业采用节能变压器,合理减少供电半径,增强无功补偿,引导用户加强无功管理,实现分电压等级统计分析线损等,稳步降低线损率。

第十六条 鼓励用户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高效用电设备和变频、热泵、电蓄冷、电蓄热等技术,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加强无功管理,优化用电方式,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十七条 鼓励通过第三方机构认定电力电量节约量。

第十八条 电网企业应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负荷监测和控制,负荷监测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70%以上,负荷控制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10%以上,100千伏安及以上用户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

第十九条 有序用电应优先满足维护社会秩序、避免发生人身或重大设备安全事故、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第二十条 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每年根据电力供需形势和国家有关政策,组织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序用电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有序用电方案实施过程中,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组织好信息发布、监督检查及相关统计工作,电网企业应做好配合,电力用户应按照有序用电方案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 激励措施

第二十二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所需资金来源于电价外附加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差别电价收入、其他财政预算安排等。

第二十三条 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应主要用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实施试点、示范和重点项目的补贴,实施有序用电的补贴和有关宣传、培训、评估费用。

第二十四条 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合理的支出,可计入供电成本。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指用于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及对电力负荷进行控制的软硬件平台和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信息技术辅助系统。

第二十六条 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知识宣贯

中国高度重视减碳工作,其实还是因为签了相关的环境保护的合约,要在规定的时时间节点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节能减排管理措施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年,本市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加大力度、积极作为,统筹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和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长期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着力加强制度保障等基础工作,为构建新时期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着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来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调控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差别电价等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等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促进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重点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   

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积极稳妥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和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行动。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2021

1、绿色消费,健康人生。

  2、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保护环境利国利民。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4、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5、节约用电没诀窍,随手关灯为首要。

  6、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7、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8、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9、百业要兴,环保先行。

  10、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11、节能减排,盈利聚财。

  12、节能多用心,大家都开心。

  13、节能解危机,地球有转机。

  14、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15、若要电费缴得少,节约用电要做好。

  16、节约从我做起,建设“两型”社会。

  17、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18、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19、作环保模范,扬环保美德。

  20、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

  21、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22、节约能源共创美丽新世界。

  23、节约能源有诀窍,建筑节能很重要。

  24、欲享资源用不竭,各种能源随手节。

  25、绿化美化净化,靠你靠我靠他。

  26、蓝天碧海热情的心,环境保护高尚的人。

  27、保护环境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28、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29、节约能源就从居家做起。

  30、节约能源度危机,共创经济新契机。

  31、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32、保护环境,利国利民。

  33、选购电器有方法,节能标章真正好。

  34、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35、少一个烟囱,多一片蓝天。

  36、节能N次方,地球更健康。

  37、塑料包装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几世。

  38、生态不平衡,人类不安宁。

  39、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40、珍惜水土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41、地球我的家,环保靠大家。

  42、节约能源要做好,冷气效率要提高。

  43、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传承这种美德吧!

  4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

  45、开发与环保同步生产与治污并举。

  46、还天地之本原传人类之文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47、自然的绿色,永远的选择。

  48、企业求发展,环保须先行。

  49、节约能源,源源不绝。

  50、绿色世界你我共创,清新气息大家共享。

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节能降耗,简言之就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解读

有关节能环保的政策法规总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3.《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

4.《关于印发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京发改[2006] 364号)

5.《关于印发<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 京财经一[2007] 156号

6.《关于发布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和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京发改 [2007] 1379 号

7.《关于印发<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财经一[2005] 412号

8.《关于印发<北京市清洁生产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发改 [2007] 1760号

9.《关于发布北京市第三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名单的通告》京发改 [2007] 791号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规定一类企业

节能减排评估,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节能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或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运营保养维护,节能量检测及效果保证。

节能减排管理规定

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是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