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ax
2016-04-11
三年级数学面积教案封面,让学生自己在学具袋中找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会通过看、用尺子量的方法)。指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教案封面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七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长度、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知识展开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突变和飞跃。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建立面积的表象。熟练应用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本单元后面的而积计算作充分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
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也比较强。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事物或亲自参与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本节课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流表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突出重点(初步感知而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而积单位),突破难点(建立I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主动探究应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可以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物体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在熟悉的事物中由初步感知到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意义。体验知识建立形成的过程。
2.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选择学生身边的可视可触摸的物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生动形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表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知识的乐趣。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具卡片、面积大小接近的两张邮票、学生的美术作品一幅。教室前面地面上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
学具卡片((1平方厘米、I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卡片若干、与邮票大小相等的两个长方形)、1米的绳子、水彩笔、画有小方格的透明垫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学校美术小组的同学要举行美术作品展。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1.教师展示学生美术作品。引出第一个问题:一部分美术作品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用各种颜色的彩条做一个美丽的边框。请同学们观察做一个边框要用多长的彩条?在测录计算时用什么单位?
2.学校为美术作品展购进了一部分镜框。同学们要选择作品放入其中。应该放多大的作品才正好合适?引出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每获取新的知识是以原有知识水平为基础的,当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认知就发生了冲突。为了知识间的衔接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启动原有认知和创设氛围、激发情趣相结合来设计本环节的活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启发思考看到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规范学习目标。
(二)面积的含义1.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学生观察周围和身边的事物,举例说明什么是面?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操作感知。
①动手摸一摸你看到的物体的面,感受到物体表面的存在(物体的表面)。
②任选两种物体的表面比一比。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
2.感知平面图形的面积。
(”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画出你认为比较常见的物体的面的形状。
(2)在小组内交流:画出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图形?把四个同学的画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有的干净、有的漂亮。学生也能说出有大有小)?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在视觉(看一看、比一比)、动觉(画一画、说一说)的结合中感知面积的实际意义。
(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1.引入而积单位。
(1)激活思维: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邮票。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张邮票的面积人。指导学生用学具来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较面积的人小。
(2)课件演示两次比较:先在两张邮票上画上大小相同的方格进行比较(在数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发现只数横着一排的个数和竖的一排的个数。然后相乘特别简单。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把这一发现推广。为以后面积计算作好知识铺垫)。再在邮票上画出大小不同的方格进行比较。学生在两次比较中。产生统一而积单位的需要。
2.认识面积单位。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