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质疑,想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师,课文题目能不能改成《牛顿做风车》我认为《牛顿做风车》比《做风车的故事》这个题目更好。
师:(一愣)你有什么理由吗
生:《牛顿做风车》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人物和事情,让人一看就明白。
(生A的话,似乎有一定道理,许多同学听了,忍不住轻轻点点头,好像表示赞同。而我觉得A的观点是不妥的,这个观点的提出正说明他对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不准确,如何说服他呢从何处下手呢当时我认为,直接把正确观点告诉他不是最佳方法。于是,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希望有人出来“辩一辩”。这时,学生B
果断地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我见此情景,心里暗暗高兴。)
生B: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课文题目好!
(我一听,正中下怀。)
师:(鼓励的口气)为什么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B:如果题目改为《牛顿做风车》,课文就应该主要写牛顿怎样做风车了,而课文只有第4自然段写到牛顿做风车,只写了两句话。
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 掌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