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说课稿 >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说课稿

编辑:sx_yangtt

2015-10-22

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位置说课稿,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由此,可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时,先运用迁移法,通过游戏复习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新旧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三、 说学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在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例如,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同时借助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个游戏,听好游戏规则:把竖排称为列,这是第一列,第二列,第六列的同学挥挥手!把横排称为行,这是第一行,从前往后数,第四行的同学起立!现在我告诉大家,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听好了,他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他坐在第4列,他是谁?能猜出来吗?要想知道他是谁?还得知道什么?我告诉大家,他同时又坐在第5行,他是谁呢?大声说出他的名字。好,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请这位同学起立。同学们真棒!好的,请坐下。请同学们想一想,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知道几个条件?(行数和列数)。

此环节不仅让学生明白确定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行数和列数,还要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并让学生体会到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才使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有一致的结论。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例1作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用数对确定位置

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下来,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学生位置的方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