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7
三、说学法: 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教学生用“一读──观景赏物,抓住特点;二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三读──回顾反思,明了写法。”的方法,仔细品味文中有关“林”的内容。即初读课文,感知景物特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仔细品味,领悟情感;回读课文,在读中学习规范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悟出表达方法,掌握表达技巧。而后便放手让学生运用此种方法,根据给定的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学完成文中有关“岭”和“花”的内容。从而完成教学重点。最后用大胆想象,自由谈话,相互启发的方法,学习理解有关联想的部分。突破了教学难点,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这里的学法指导、学法应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再现。
四、教学程序: 本课我准备用三课时完成。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记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上节课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失,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从课题入手,扣住“海”,品味描绘林海的精彩句段。教给学法。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中是如何描绘林海的,林与海的相似之处在哪? 2、指导感情朗读。重点体会“目之所及”、“哪里”、“多少”“俏丽”等所表达的情感。 3、明确作者把林比作海是为了突出表现林的什么特点?(浩 大、绿、壮美) 4、自由朗读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这一环节,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一读──观景赏物,抓住特点;二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三读──回顾反思,明了写法。”并在学习中感受到林海的壮美。
(三)运用学法,自学“岭”与“花”。 1、幻灯出示自学思考题: 自学“岭”,思考: ① 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秦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②“温柔”、“盛气凌人”的原意是什么?在本课又是指什么? ③作者描写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花”,思考: ①大兴安岭的“花”有什么特点? ②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 2、生自学。 3、讨论并检查自学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由教学到会学的圆满转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四)电视播放林海风光,配乐朗读,再现课文的内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1、欣赏林海风光,听配乐朗读。 2、自由谈体会。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真正感受林海的风光,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使课堂教学由苦学变乐学,使学生产生愉悦之感。自由谈话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为学习下文作者的联想做好铺垫。
(五)从作者的联想中,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1、作者想到了什么? 2、为什么说“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 3、大兴安岭最早是什么?现在有什么?人们在这儿干什么?进而让学生明确“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的意义。 4、大家再设想一下,大兴安岭的将来又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进而让学生明确大兴安岭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自由谈话。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想象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 (六)总结全文,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1、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2、这种情又是怎样层层深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通过小结,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建立相对完善、合理的知识积累,实现了把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过程。到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岭 多、温柔 景 林 浩大、绿、壮美 花 多、绚丽 19、林海 喜爱 木材 联想 兴安
(说明:这是我本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本板书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言简意骇,抓住了要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积累。再辅之以生动的简笔画,使板书美观大方,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林海说课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标签: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