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示2,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圈出2个三角形表示2,出示3,孩子圈出3个三角形,出示1+4=5,问:可以怎么画来表示?(估计孩子能想到方法)。再请孩子在练习纸上表示出1+4=5
3、看图列式,书本第22页。出示第一幅图,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看,看着这幅图,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估计学生会列出3+1=4,如果有学生把人也算进行去了,告诉孩子不一样的事物是不能加起来的。)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就是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本来有三辆车,又开来了一辆车,一共有4辆车了。)出示第二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请学生把书打开,在书上把两幅图的算式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二题,先由学生自己看图,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二题,(第二小题学生列出4+1,2+2,2+3都是可以的)。
2、 练一练第一题。先请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反馈。1+4=,教师组织学生演示,本来教室讲台上有一个小朋友,又上来四个小朋友,讲台这边一共有五个小朋友。再请学生看着算式举出生活中的例子,选一个算式和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1、素昧萍生老师:我觉得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左向右看列成1+3=4 , 也可以从右向左看列成3+1=4
很感谢素昧萍生老师的建议。这个问题,在研讨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课堂上确实有孩子提出来了。但是在这节课上是否需要教师引导孩子明确?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持不同意见的。这节课是加法的初步认识,在之后的一课时,《有几辆车》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的问题。在书24、25页上。24页的主题情境图,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淘气和笑笑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他们眼里的看出来的顺序是不一样的。一般人的观察是从左到右。在22页上教材也注意了图和数的对应。所以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出现了不一样的算式,我们老师要肯定,但学生不出来,也必引导。
2、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研讨时有老师提到了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这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考虑到了,但是这节课缺乏问题情境,数比较小。这一点如何去落实,现在我也没有想好。
3、一年级的学生四十分都保持这样的密度合适吗?如何把握一年级课堂的教学节奏?
这一点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节奏上进行了一定的考虑,主题教学,操作,语言表达,再操作,练习。操作的过程,同桌互说的过程,在我的意识当中是比较宽松的,对学生进行了放松。可以说是松紧结合了。但是实际教学中,在最后的十分钟,学生的状态是不怎么理想的。课后反思,放的时候还不够开。而且在第一次的设计中,教学的内容也过多,教学密度太大,第二次设计,进行了适当的放弃。
困惑:1、在没有问题情境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如何把握一年级课堂的教学节奏?
3、比如:老师想让学生说2+3,学生说出3+2,教师怎么办?
一年级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为落实?
4、学生说到加法立即想到减法,这时教师怎么办?
5、乒乓一习题学生出几种不同的算式较为合适,这些信息如何去解读?
加法这节课是不是让学生把“加上”说成“合起来”就是在解释加法的含义了呢?(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6、这样的课联系生活实际说“3+2”表示什么意思放在哪一个环节更合适?一年级的学生四十分都保持这样的密度合适吗?这节课可以有哪些游戏?
总之有很多的问题可以让你去思考。特别是我谈到的核心问题的思考。
7、从情境的创设,过程的展示,语言的表达,算理的解释,数学思想的渗透等等维度去思考这一问题。把这一点做厚实了,这节课就算成了。
以上就是小学《有几枝铅笔》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新世纪数学一年级:《操场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