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册教材体现了以重复应用促进识字的思想,但是在汉字重复上存在缺陷
本册教材在字的使用上体现出不断重复的特点。全书要求“学会”的400汉字,平均重复5.9节。如果对照上述研究结果,应该说这种重复量是比较理想的,十分接近6节的拐点。然而,由于不同汉字的重复情况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节后重复数量和重复方式上的缺陷:
在400个要求“认识”的汉字中,重复不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也有部分汉字重复次数过多,占用了大量的课本空间。从节后重复节数来看,少于6节的有317个,少于2节的有162个,节后没有重复的有81个(这81个字也是从重复方式角度看没有节后重复的字)。这部分汉字由于重复方式上的缺陷以及节后重复数的不足,使识字效果难以保证。
(二)识字过后的复习巩固对提高识字效果有显著作用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们看到汉字在学习之前是否出现,对于识字效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于识字效果至关重要的,是作出“认识”要求以后的重复情况。所以,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识字后的重复。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授课所选用的教材,细化汉字复现的具体指标,例如:汉字复现的节数、汉字的重复方式等。做到各个汉字在全书的分布特点了然于胸,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节后重复,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要求。同时,学生在不断重复应用中认识汉字,能够更好地保持对母语学习的兴趣。
(三)有针对性地补充材料,使学生在课上有机会复习所学的汉字
本研究涉及的班级,人均汉字误识率是3.7%。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自觉地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增加学生识字过后重复接触所学汉字的机会。补充的童谣、童话等对提高识字效果有积极意义。但是,在没有数据验证的情况下,这类补充往往追求面面俱到,没有针对生字的具体情况。一些重复不够的汉字虽得到了强化,但那些已经有大量重复的汉字也在其列。结果常常是400个汉字的整体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这种提高实际上是以师生学习负担的大幅度增加为代价的,而部分汉字在教材中分布的缺陷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笔者认为,应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几类存在重复缺陷的汉字,在教学中予以强化。通过自觉地补充儿歌等材料,保证每个汉字都在学习过后,得到2节以上的应用,如有可能争取达到6次。同时,鉴于部分汉字在教材中的重复过分频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识字教学重点偏向重复不足的部分。以此,有望减轻目前识字教学中师生的负担。
(四)本研究考察了识字教学的一个影响因素,但仍存在许多未考察的空白领域
首先,教材的汉字分布特点,可以考察的维度还有很多。仅笔者进行的统计分析,就曾涉及具体重复的间隔、重复的字数等角度。本文现在选择的两个维度,没有完全揭示出教材中汉字分布的特点。其次,影响识字效果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例如: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构成、笔顺、字意、使用频度,乃至教师、同学的姓名、班级的布置、不同教师对于教材的加工方式等。诸多因素有赖于研究者的进一步考证。
下一篇:小学语文指导:我们的母语很危险